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保险是科技金融的重要创新以及防范和化解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科技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正式确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科技保险的需求也更加迫切,2007年7月,北京、天津、重庆、深圳、武汉和苏州高新区被确立为第一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区)(国科发财字[2007]427号);随后,2008年9月,上海、成都、沈阳、无锡、西安高新区和合肥高新区被确立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区)(国科发财[2008]521号)。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科技保险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运行原则,从试点逐步向全面推广展开。由于我国科技风险种类繁杂且关联性强,导致科技保险存在较强的正外部性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科技保险市场容易产生市场失灵问题,因而在科技保险的开展中,各地方政府不断推出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刺激科技保险需求、促进科技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目前,各地政府普遍采用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补贴,并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为代表的分类定率、逐批递减和总额控制的保费补贴模式。随着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实施,学者们开始对其实施绩效进行评价分析,部分学者运用DEA投入—产出模型对客观经济效果的研究表明,政府对科技保险实施的财政补贴对于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促进技术创新方面是DEA有效的;但也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表明,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未能有效刺激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需求,目前科技保险投保情况并不乐观,由于科技保险产品的创新不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紧缺、对科技保险及其相关补贴政策认知不足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科技保险的开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科技保险财政补贴作为一项政府政策,其实施效果的好坏是政府执政能力的表现,因而有必要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进行分析。由于科技保险财政补贴需要依靠政府通过相关财政补贴政策的制定、颁布与落实来体现,因此研究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绩效实际上是研究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根据政策绩效研究现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政策绩效的评价不仅应当考虑政策实施后所达到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当考虑有关利益关联方对政策的主观福利绩效即满意度评价情况,全面科学地对政策绩效进行论证。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我国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水平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投保需求,促进保险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共同发展。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模式进行分析,探析典型城市补贴政策的异同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别采用DEA评价方法和满意度评价方法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可能影响微观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然后,动态地分析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实施绩效对高新技术企业投保需求变化的影响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投保意愿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提升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水平和高新技术企业投保意愿为目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涉及科技保险及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基于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寻找新思路新范式。第三部分,科技风险与科技保险理论概述。本部分通过科技风险与科技保险的理论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对科技保险实行财政补贴的原因,并为后续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基于宏观视角的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北京、武汉和成都三个典型试点城市的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说明当前各地政府对科技保险采取补贴的具体方式和政策内容;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三地区均通过财政补贴—保费补贴手段来推动科技保险的发展,但在补贴对象、补贴比例和最高限额上差异较大,其中武汉市分类定率、逐批递减、总额控制的保费补贴模式相对更加科学合理。其次,以四川省科技保险财政补贴实施情况为例,运用DEA评价法实证分析科技保险财政补贴实施前后的客观经济绩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在实施科技保险及财政补贴前,尽管高新技术企业对现有资源的使用发挥了最大价值,但其产出值并未达到最优状态;(2)政府实行科技保险及财政补贴后,各年均为DEA有效,科技保险财政补贴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四川省政府应当继续完善和推行科技保险和落实科技保险财政补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五部分,基于微观视角的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研究。首先,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借鉴政策绩效研究中的满意度评价分析方法,考察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总体满意度以及对政策内容与执行力度的满意度情况,从而衡量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主观福利绩效;其次,在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构建科技保险财政补贴微观绩效即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指标,并运用有序Probit分析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保险投保意愿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科技保险财政补贴微观绩效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其投保意愿,并结合满意度指标及其他各类指标分析对投保意愿的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总体满意度水平不高,仅略高于中间值3,处于“良好”水平,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2)高新技术风险认知水平、科技保险了解程度、科技保险作用认同感、补贴政策了解情况、补贴比例满意度、补偿形式满意度、宣传力度满意度和落实情况满意度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总体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营年限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高新技术企业在了解了补贴政策后,其投保意愿有较大的提升;(4)在具体了解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前,企业规模、风险认知水平、对科技保险的了解程度、科技保险作用认同感和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整个了解情况均对投保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年限、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方式和风控机制有效性则对投保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具体了解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后,除了风险认知水平和风险控制有效性变量不再显著外,其他变量显著性不变,在满意度变量中,总体满意度、补贴比例满意度和补偿形式满意度对科技保险投保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说明在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支持下,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摆脱风险认知偏差和对企业自身风险控制机制过分自信的问题和束缚,且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关注点也主要在于政策内容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前述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以提升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和高新技术企业投保意愿为目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分别为:建立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评价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有效落实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满意度;加大科技保险及其补贴政策宣传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投保意愿。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1)研究视角具有一定创新性。科技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保险,财政补贴是政府在推行科技保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行为,目前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相关研究并不是特别充分,大多集中于对科技保险进行财政补贴的必要性研究和运行机制研究,专门以科技保险财政补贴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较少,而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实施绩效的研究则少之又少,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基于宏观视角对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客观经济绩效进行分析,但并未从高新技术企业角度出发分析其主观福利绩效。因此,本文从科技保险财政补贴实施绩效出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客观经济效益,同时,创新性地从高新技术企业视角分析其主观福利效益,宏微观的研究视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科技保险研究体系。(2)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已有的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评价研究中,学者们大多从理论角度分析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必要性性,尽管有少数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实施绩效进行分析,但仍主要是以常见的DEA评价法,从经济效应角度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值。本文借鉴政策绩效评价方法中的满意度评价分析法,首次将该方法引入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绩效研究中,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视角构建了满意度评价指标、衡量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主观福利绩效,开展探索性、创新性的研究和尝试。(3)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投保意愿的研究中,从静态研究拓展到动态研究,分析了解财政补贴政策前后的投保意愿情况,能更直观地了解科技保险财政补贴的实施能否有效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保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