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次对上海市两大水源经预氯化后的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卤乙酸的生成特性及其在城市供水管网中的迁移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有机物不同分子量和亲、疏水特性等角度对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UV-H2O2和UV-H2O2-O3高级氧化联用技术及铁刨花还原技术对预氯化后生成的卤乙酸去除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工作将为降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采用酸化甲醇作为衍生化试剂,建立卤乙酸分析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加标回收率符合美国水与废水标准检测方法6223的规定。研究发现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卤乙酸生成潜能种类主要为三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二溴乙酸,有机物分子量<3×103Da区间的卤乙酸生成潜能最大,具体以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潜能为主,出厂水中则以有机物分子量<1×103Da区间的卤乙酸生成潜能占主要部分;长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卤乙酸生成潜能种类主要为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各区间卤乙酸生成潜能分布较为均匀,出厂水中则以有机物分子量<3×103Da区间的卤乙酸生成潜能为主。不同水质具有不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区间的卤乙酸生成潜能。 对黄浦江原水中亲水性、强疏水性和弱疏水性有机物的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研究发现,强、弱疏水性有机物氯化后主要生成三氯甲烷,其次为二氯一溴甲烷;亲水性有机物氯化后主要生成二氯一溴甲烷,其后依次为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卤乙酸主要由强疏水性有机物生成,其次为亲水性有机物和弱疏水性有机物。 黄浦江原水经预氯化和常规处理后,出厂水中二氯乙酸浓度6—9月上升,其它月份下降,最高和最低浓度分别为13.87和4.28μg/L,三氯乙酸浓度随季节变化不及二氯乙酸明显,浓度偏高出现在7—9月,最高和最低浓度分别为8.95和4.79μg/L,总卤乙酸浓度最高达22μg/L,最低13μg/L;长江原水经预氯化和常规处理后,出厂水中二氯乙酸春、夏两季偏高,秋、冬两季偏低,最高达22.73μg/L,最低为5.66μg/L,三氯乙酸浓度偏高出现在7—8月,最高22.82μg/L,最低4.54μg/L,总卤乙酸浓度最高达38μg/L,最低10μg/L。 随着管网从水厂向末梢的延伸,AOC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黄浦江原水的饮用水的管网水中,AOC与卤乙酸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三卤甲烷相关性较差。长江原水的饮用水的管网水中,AOC与卤乙酸和三卤甲烷的相关性均低于黄浦江管网水。 黄浦江原水经化合氯预氯化和消毒所形成的DBPs在管网中变化幅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