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首次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范围经济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运用Baumol et al.(1982)提出的多产出组织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范围经济进行计量回归分析,论文的研究主体在实证研究部分,主要内容是第三至第八章。提要如下:第三章和第四章利用2000-2002年教育部直属74所高校数据,分别估计了高校的二次成本模型和CES成本模型,并计算了不同产出水平上的总体范围经济和特定产出的范围经济。发现不同的成本模型计算结果不同,二次成本模型估计计算的结果显示,以均值产出的180%为临界水平,存在最优生产方式从完全联合生产的方式向局部联合生产方式的转变;而CES成本模型计算结果则表明,完全联合生产始终是相对于完全独立生产以及局部联合生产,更经济的组织生产方式。并且,我们比较了单产出和多产出的二次成本模型,发现两者计算结果基本接近,从而对国外同类研究的算法提出了质疑。第五章将教学和科研质量引入到二次成本模型中,使用直接对教学和科研产出的评估获奖情况作为质量的量度指标,使我们的研究同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更能充分反映教学和科研质量情况。结果发现,在我们加入了教学和科研产出的质量因素后,不论在哪个产出水平上,同时也意味着在教学和科研质量的各个水平上,都表现出总体范围经济和特定产出的范围经济,将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科研活动放在一起进行组织生产的完全联合生产方式都是最经济、最节省的。第六章和第八章分别考察了学校类型和学校所在地区对范围经济结果的影响。以第三章估计的二次成本模型为基础,计算得出不同院校类型之间以及不同院校类型同全部院校为样本的总体范围经济和特定产出的范围经济结果是不一样的,可见,院校类型是影响范围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考虑地区因素对范围经济的影响时,将高校所在地区分为东、中、西部,使用混合样本均值与使用不同地区均值计算出的范围经济结果差别很大。第七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合并和扩招中的范围经济。我们主要使用了Lloyd等人(1993)提供的计算公式,对合并经济以及将合并经济分解后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进行了计算。我们使用2000年不同类型高校数据和二次成本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除了综合大学之间的合并以及综合大学与理工大学的合并外,所有的计算结果都为负值,即其他类型的合并都表现为合并经济。将合并经济分解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在数量上都显得比范围经济更重要;除了个别例外,不同类型高校以及同一类型高校之间的合并都表现出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则随着合并高校类型的不同而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