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是解决现代企业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股权激励包括业绩股票、股票期权、延期支付等。在早期的股权激励,主要采取业绩股模式,这种模式非常有效地改善了美国公司的经营业绩。但是在后期,美国大多数公司中为更好地激励公司的经营者,采取了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然而,实践证明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股票期权被滥用现象普遍,由此掀起了人们对股权激励问题的广泛争论。当前的股权激励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才引入股权激励模式,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健全,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措施也存在不够规范等问题。那么,我国上市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模式的实际效果如何,哪种股权激励模式更有效,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正是本文所要关注的问题。在考察相关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基础上,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进行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在理论分析部分,主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进行有关股权激励效率问题的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取126家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不同股权激励模式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激励效应呈显著负相关,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激励效应越差,公司业绩越低;独立董事比例与股权激励效应呈正相关,但结果并不显著,这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独立董事比例公司的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不够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与股权激励有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国内外股权激励的实践分析,第四部分为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