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称”(“你”、“我”、“他”)是写作行文中对人物的指称,它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叙述人称应该是一个符号学意义上的称谓问题,这时,人称是一种代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称”(“你”、“我”、“他”)是写作行文中对人物的指称,它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叙述人称应该是一个符号学意义上的称谓问题,这时,人称是一种代词,有“我”、“你”、“他”三种形式,这是“称谓人称”。另一方面,人称问题又与观察点、立足点确实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并不是必然的、单一的关系,不能将人称问题等同于观察点、立足点的问题。事实上,观察点、立足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行文叙述主体的范畴,人称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观察点、立足点的影响,但它与这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称问题属于语言运用审美领域的问题。因此,人称不仅仅是称谓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叙述关系,所以又有“叙述人称”的说法。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人称问题争论不休却又一直没能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在研讨这一问题时,研究对象模糊化、研究角度同质化。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料和观点的大量分析,企图将人称问题在叙事学里给出一个合理的新概念,并给出人称问题的本质内涵,同时,从写作学的角度切入,将人称问题纳入写作行为过程中重新审视,将“人称”阐释为一种叙述风格与写作文化现象。在第一章中,主要着重于对“称谓”说和“观察点、立足点(视点)”说这两种最为基本的写作人称观点进行述评、审视与反思,分别研究这些观点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当人们把人称理解为“称谓人称”时,人称有三种;
其他文献
隐喻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隐喻的阐述。之后又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隐喻的阐述。在众多的关于隐喻的理论中,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阐释最具
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教育投入是支撑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曾几何时,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
高速铁路正逐渐成为城市间联系的重要方式,我国的高速铁路也逐步由线路发展成网络。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高速铁路物理网络
针对赤泥产生量大、污染重且在工业化中难以广泛应用的问题,本论文以联合法粉末赤泥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少量的粘土为胶黏剂、煤粉为致孔剂,利用烧结法在低温度短时间条件下
郑玄《礼记注》是他著名的“三礼”注之一。自古至今,《礼记注》研究者众多。而当前,学者们多是从训诂、语法、词汇等角度对《礼记注》进行研究。如揭示和辨析其中的同义词;分析
<正>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中国仍然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是建设好中国的外部环境。外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以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是1986年颁布的,距今已有20多年,
<正>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彩。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
本实验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法,用形声字的义符或音符作为启动刺激,对形声字心理词典中义符和音符线索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义符线索比音符线索的作用更大;义符、音符对
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传媒及政治语篇,新闻访谈在语言学界一直未给予足够重视。新闻访谈从形成的机制来看,是一种很容易辨认的体裁。它采用传统的信息交谈-会话的形式,以新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