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部位(根、茎、叶)及同龄的黑、白沙蒿的挥发性成分做了分析和鉴定。结果分析总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烷烃、醛、酮、酯、单萜和倍半萜类物质。沙蒿的挥发性物质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沙蒿叶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单萜,沙蒿根、茎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倍半萜。两种沙蒿各部位挥发性物质大体相同,但有细微差异。两种沙蒿不同部位共有的挥发性萜烯类物质主要为以下7种:α-蒎烯(α-piene)、β-蒎烯(β-piene)、月桂烯(Myecr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柠檬烯(Limonene)和石竹烯(Caryophyllene)。两种沙蒿叶部的单萜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而根、茎中倍半萜类含量较叶高。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在叶和茎中的相对含量较高而在根中低。根中的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长叶烯(Longipinene),绿叶烯(Patchoulene),α-石竹烯(α-Caryophyllene)相对含量较叶和茎高。并且还比较了健康和衰弱沙蒿茎、叶部的挥发性物质组分的不同。根据释放出的挥发物的鉴定结果,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在全组分中相对百分含量较大的挥发性物质11种:罗勒烯、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石竹烯、2-蒈烯、崁烯、蛇麻烯、反式-β-蒎烯、α-水芹烯、榄香烯。对这11种主要挥发性物质进行室内的沙蒿大粒象触角电位测定和Y型嗅觉测定。进一步筛选出8种沙蒿大粒象的活性组分为:罗勒烯(A)、月桂烯(B)、α-蒎烯(C)、榄香烯(E)、2-蒈烯(F)、莰烯(G)、蛇麻烯(H)、石竹烯(J)。沙蒿木蠹蛾、沙蒿大粒象和沙蒿吉丁是荒漠灌木沙蒿的重要钻蛀性害虫。根据这8种化合物在全组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以特定比例用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复配,在野外进行诱集效果测定。结果发现:野外测定单体和复配配方对沙蒿吉丁虫、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蠹蛾几种害虫的引诱效果显示:单体C原液,A、E(榄香烯)以3:1,A、J以5:1,B、C以1:1,B、C、H以10:10:3,B、E、F以5:3:1,B、E、J以1:1:1,D(降蒎烯)、G、J以3:1:1等比例混配均能对沙蒿大粒象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与其它配方及空白差异显著(P<0.05)。根据主要10种挥发性物质的在全组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以特定比例用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复配,以海筛的方式在野外进行诱集效果测定。单体A原液,单体A、B以1:1,单体B、D以1:2,单体I、J以3:1,B、D、I(长叶稀)以3:6:1等比例混配均能对沙蒿吉丁虫有较好的效果,与其它配方及空白差异显著(P<0.05)。而单体B原液,单体B、E以7:2的比例混配,单体D、E以6:1的比例混配均能对沙蒿木蠹蛾起到较好的诱虫效果,与其它配方及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首次发现对农业害虫冬麦夜蛾具有强烈引诱效果的挥发性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