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三维地形信息可视化显示技术的研究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形三维场景的绘制过程中,传统的技术方案主要集中在图形硬件端的优化,即通过显示列表、顶点缓存对象等对客户端发送到显卡服务器的地形数据进行封包显示,严重的占用了存储资源,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形的显示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地形数据的组织管理方面,采用K-D树进行场景树的管理,最大化的利用了底层空间组织,同时处理了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精度的地形数据的问题。在K-D树的基础上,采用可见性剔除方法,有效的进行了视域裁切与剔除工作,实现了复杂度的简化。改进了传统的加载算法和调度策略,采用三个层次的管理,由低分辨率的替代物(第三级)到高分辨率的替代物(第二级)到几何绘制(第一级)逐层显示,这样可以高效的进行可见性判定来得到可见场景区域,同时控制影响较小的数据的载入,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调度系统的性能。此外,本文引入了纹理映射的方法与概念,纹理模型可以采用多分辨率的思想来进行管理和组织,当绘制海量地形数据时,采用四叉树和金字塔管理纹理数据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面向对象思想的分层分块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案中存在的索引速度慢,可扩展性能差的主要缺点。在上述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的介绍了所实现的原型系统的体系架构与空间数据层次的设计,以地面寻径的典型应用为案例,在Visual C++开发环境下,利用OpenGL图形接口,采用文件系统,实现了一个海量地形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的原型系统,并对多个地形数据与地上模型的场景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显示效率高,效果好,证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较好的解决了大规模地形三维可视化的问题。
其他文献
工作流技术最早出现在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过程的计算机化或者半计算机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流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各
因特网的普及和视频点播等新业务的出现导致网络流量急剧增加,此时传统的网络流量特征已经不再适用于网络流量预测。研究人员对局域网、因特网的流量进行测量后发现,网络流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使用的网络应用类别和分析网络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质量,网络服务供应商(ISP)的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识别和
过去我国把发展“数字海洋”技术列入了“十五”计划中,并策划了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计划。目前,一个急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和发展关于海洋界中信息技术与可视化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