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园自然生草能提高土壤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实现果园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为果树持续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通过对自然生草‘寒富’果园行间草被的群落结构、长势、演替规律及其刈割管理后土壤养分、微生物种群结构和优势草氮代谢酶等指标进行研究,明确了各时期行间优势草种及其刈割管理后对草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厘清优势草种刈割管理与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为实现果园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自然生草苹果园行间共计发现16种不同的草类,来自12科15属。随着季节变化,草被群落结构演替明显。6月份优势草种发生变化,主要以扁蓄、早熟禾、灰藜为主。7月份进入夏季,优势草种主要以有扁蓄、丛枝蓼、灰藜、马唐等。6月下旬后降雨量增加,产草量随之提高。6、7月份地上部干重达到234.16 g·m-2、362.98 g·m-2。2.测定了4种优势草种幼苗对NO3-和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4种草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能力存在差异。4种优势草种中扁蓄、马唐、灰藜对NH4+的亲和力大于NO3-。说明其具有优先吸收土壤中的NH4+,对NO3-的亲和力表现为灰藜>扁蓄>马唐>丛枝蓼。对于NH4+的亲和力则为丛枝蓼>马唐>灰藜>扁蓄。3.4种优势草种刈割后会引起叶和根氮代谢酶的变化,刈割导致草种系代谢急剧减缓,从而会导致草根系活力的降低,其中在第2d时降低最明显。刈割处理后导致4种草根中的NR和NiR活性降低,根系氮代谢能力减弱。刈割后丛枝蓼、灰藜和马唐根中的GS和GOGAT活性也出现降低的趋势,抑制了NH4+的同化。从而导致氮代谢能力减弱。刈割后增加了4种优势草叶片中GOT活性。促进了部分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刈割后4种优势草根系中的GOT和GPT活性均在第2d时出现降低。表明刈割后4种草根内转氨作用减弱,表明刈割后影响叶片中部分氨基酸的合成。4.4种优势草种刈割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cm~10cm土层。不同草刈割后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存在差异,4种优势草刈割后土壤中微生物氮含量有明显增加,丛枝蓼和马唐刈割后前期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扁蓄和灰藜刈割后前期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所增加。刈割处理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