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绿色农业是统筹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而这必须依赖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因此,关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研究如何推动农户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实现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网络是推动农户采用新技术的主要渠道。那么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社会网络与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湖北省五个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全面把握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情况与社会网络视角下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用情况差异,运用多变量Probit模型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社会网络对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影响。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户不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相互依赖,有较强的互补关系。具体而言,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采用节肥型技术、节药型技术、节水型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农户采用节肥型技术与采用节水型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农户采用节药型技术与采用节水型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农户采用节水型技术与采用秸秆还田技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第二,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发现,社会网络水平越高,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节肥型技术和节水型技术的可能性越大;亲族网络水平越高,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节水型技术可能性越大,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能性越小;一般网络水平越高,农户采用节肥型技术、节水型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可能性越大。第三,进一步分群估计讨论中,社会网络对较低学历农民组绿色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更为有效,亲族网络没有较大变化,一般网络对不同学历农民组采用节肥型技术和采用节水型技术影响表现不同;不同于较小经营规模组,社会网络对较大经营规模组节药型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亲族网络的作用没有较大区别,而一般网络对较小经营规模组更为有效;社会网络对较低农业收入组采用绿色农业技术更为显著,亲族网络与一般网络对较高农业收入组劳动节约型技术(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的促进作用显著。第四,进一步交互效应估计中,随着户主文化程度的提高,仅仅改变了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社会网络维度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用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用节药型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影响显著增强,亲族网络对农户采用节肥型技术、节药型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影响显著增强,一般网络对农户采用节肥型技术影响显著降低,对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影响显著增强;随着农业收入的增加,社会网络对节药型技术采用影响显著增强,亲族网络和一般网络对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显著增强,一般网络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从"广佛同城"视角出发,以新时代供给侧营销理论为框架,研究了佛山经济竞争优势发展演变机理与路径,从创新驱动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等两个方面提出了"广佛同城"进程中佛山经
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是阻截森林火灾蔓延、减少火灾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1]。在对汝阳县国有大虎岭林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气候、森林资源、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悠久深远的草原文化正在日益走向衰落。因此,为了能让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根据蒙古族中学美术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采用不同根穗长度、根穗粗度、不同树龄及不同激素等处理,对刺楸的埋根繁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刺楸埋根育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无性繁殖方法.
摘 要:繁殖是畜牧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我校“动物繁殖学”2010年分别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精品课程的发展历程、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动物繁殖学 精品课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07-02  动物繁殖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