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而合理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因此,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就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能否有效提高,进而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发现用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来构建信息素养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信息素养评价模型的局限性,即只注重指标在某一特定准则下的权重而忽略各指标元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本文选用ANP方法考虑到了各评价指标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侧重点提供参考。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深入研究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综合分析、学习国内外信息素养及其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信息素养内涵的广泛性和特定性,确定ANP方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分析评价工具。详细介绍了AHP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分析了构建ANP网络模型的方法和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2)通过分析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层次性,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特点,总结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各主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构建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接着,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与教育教学理论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的阐释。(3)借鉴以往提出的信息素养各指标元素的影响关系和评价体系,结合AHP/ANP的方法原理,建立基于ANP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由4个主指标、13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以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组成。(4)依据ANP网络评价模型和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各指标元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得出主指标和次指标元素间的判断矩阵并对其列归一化处理,把每一个归一化的判断矩阵按块组合构成无权重超矩阵。为了得到相对准确的权重,我们引入了权重超矩阵的概念,把无权重超矩阵按块加权即得到权重超矩阵。最后,为了使各指标元素的权重趋于稳定,对权重超矩阵用ANP分析工具(Super Decisions)进行运算得到极限超矩阵,取该矩阵的一列即可得出各指标元素的综合权重。(5)作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虽然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拥有更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从得出的指标元素综合排序权重发现信息道德的权重达到了0.2321,可见信息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根据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建立的评价模型的要求,探讨了通过自我培养的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