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交箱梁桥上部结构静载受力特性分析及模型误差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交箱梁桥和正桥上部结构受力有很大的不同,存在弯—剪—扭耦合效应,而传统的杆单元建模的方法无法反映这种效应。很多设计院在进行设计时由于时间紧,经常用杆单元模型来模拟斜交梁桥,这其中存在的一定误差,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很大的工程事故。基于此,本文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元模型,结合实际工程对斜交箱梁的受力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以小园立交1#主线桥为背景,该桥全长70m,上部结构高1.7m,半幅宽11.47m。本桥斜交角度为15°,上部结构受力情况复杂,存在弯—剪—扭耦合效应。   首先利用Midas/Civil建立杆单元和梁格法模型,对比两种建模方式求出的不同断面应力及内力的差异,分析杆单元及梁格法建模的局限性,然后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单元模型,以此为基准比较结构两种建模方式下上下翼板纵向正应力的模型误差,并对两种建模方式下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为了详细分析不同斜交角度箱梁桥的受力情况,接下来分别利用杆单元和实体单元建立了斜交角度分别为0°、10°、15°、20°、30°和45°、宽跨比为0.53的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型梁桥,以实体单元建模结果为基准分别分析其上下翼板各计算点纵向正应力的模型误差、不同断面上翼板的剪力滞后效应、不同断面的上下翼板横向正应力分布以及在公路—Ⅰ级车道荷载作用下纵向正应力的放大系数。   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理论,得到如下结论:梁格法及杆单元模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梁格法模型和杆单元模型的精度越远离支点越好;承受正弯矩的断面模型误差随着斜交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斜交角度大于30度时最大误差可超过20%;支点断面剪力滞后效应最明显,产生的横向应力最大,模型误差也较大,在此断面各斜交角度桥梁的纵向正应力的模型误差都在25%以上;在公路—Ⅰ级车道荷载作用下,上翼板正应力放大系数在各跨跨中取得最大值,随着斜交角度的增大此值均值由1.127减小至1.053,而下翼板正应力放大系数在各跨跨中取得最小值,随着斜交角度的增大此值均值由0.882增大至0.953。本文研究可以为斜交桥梁的设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强夯法是由法国人L. Menard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首创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与其它地基处理技术相比,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易行、适用性广和效果显著等特殊优点。
岩层移动规律研究在大型岩土工程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在海下矿体作业中,由于其条件特殊,在开采过程中,不允许上覆岩层产生大的变形,以防止海底沉陷造成的溃水性危险。所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的上限下降、年平均地温升高、地下冰融化等多年冻土退化过程都威胁着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建筑物。为保证多年冻土区尤其是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长
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是当代科学技术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针对矿物开采后尾矿堆积的环境问题和空洞遗留的安全问题,提出了采用数量庞大的固体废弃物尾矿制备成的泡沫混凝土充
工程岩体在很多情况下存在加、卸荷的受力条件,岩体边坡的开挖过程,在力学本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岩体卸荷的本质是原岩应力降低,导致岩体结构松弛。因此,对边坡工程的分析应采用
随着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工程问题。为实现大面积陆域的增加,围海造陆逐渐成为利用海洋资源解决工程用
现在国家水电建设的重点正逐步向资源丰富但开发有限的西部地区转移,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开展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实现我国水电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西
学位
传统护岸工程主要使用石头、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成直立式结构,为河流水环境、生物群落、社会生活等带来了大量不利影响。生态护岸利用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的“
针对现阶段大多数水厂混凝效果检测滞后问题,提出一个新检测方法:用CCD电子摄像装置采集水厂混凝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水样图片,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图像处理,分析水样中
在对人工地层冻结研究现状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本文以张江高科站至金科路站区间旁通道冻结工程为背景,综合运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旁通道冻结工程中的温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