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夫·艾里森,黑人奴隶的后代,是一位伟大的美国作家。他于1914年出生在俄克拉何马州的俄克拉何马市,在该州的塔尔萨市长大。1933年,他离开了俄克拉何马,开始在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克基学院学习音乐。(现在这所学院叫做塔斯克基大学,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黑人教育家布克·T·华盛顿于1881年创立的。它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黑人大学之一,也是《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所在的黑人大学的原型)。从1937到1952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艾里森发表了九部短篇小说,十几部书评。其中《看不见的人》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 拉尔夫·艾里森的鸿篇巨制《看不见的人》由兰登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讲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寻找自我身份的故事。作为一部城市小说,它色彩鲜明地描述了美国城市中黑人群体孤独的精神状态。重要的不只如此,《看不见的人》还描绘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从乡间的天真,自欺欺人到大都市的成熟,觉醒和很可能出现的自我拯救。最初主人公是一个几乎没有自我意识的南方黑人大学的学生;接着在北方的一家油漆厂里成了一名性格天真的工人;再后来,他成了哈莱姆区的一位街头煽动者;最后,在一次种族暴动中他被迫逃离那个疯狂的世界,一个人躲进了城市的中心。《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感觉到了种族主义和伪善的荒诞,也感觉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贫困,因此他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很是沮丧。《看不见的人》得到作家索尔·贝娄和评论家欧文·豪的好评,被他们称为出版界的里程碑。一些评论家称之为二战以来的美国最杰出的小说。 一个反复出现在拉尔夫·艾里森各种作品(随笔,短篇小说,以及他那篇伟大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主题就是个人身份问题。这种关注并不仅仅限于种族方面。尽管他承认并最终接受了黑人的身份,但他同样也提到了白人对自己身份的探索追求,尽管这些探索常是失败的。因此,艾里森作品中的身份个性问题最终也包括了他所有同胞在20世纪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美国人的身份问题。 本文作者将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身份危机做出自己的评论。本论文主体包括三章。 第一章指出小说《看不见的人》最主要的关注点就是身份危机。从历史角度来看,小说发生时美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经济大萧条、高失业率、种族暴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大战无疑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因此,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大部分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