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标注(Affect labeling)是指个体使用情绪词汇来描述刺激或事件所引发的情绪或情绪方面的特征,是用词汇表达情绪最简单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调节情绪。目前,大量的情绪标注研究发现进行情绪标注能够有效抑制情绪。随着语言对情绪研究的深入,对哪些词可以抑制情绪以及情绪标注效应产生的机制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其中,唤醒度的观点认为,词汇的情绪性是抑制情绪的关键,只要使用情绪词就可以抑制情绪而且词的情绪性越强越好。同样的效价下,词的唤醒度越高情绪性越强,抑制效果越好。不确定性减少理论主张,词汇的具体性可能是情绪标注运作的过程,词语通过减少个体情绪状态的不确定性起抑制作用。阻断理论指出,对情绪的反思会抑制内隐的情绪反应,进而表现出对情绪的抑制,故情绪标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是对情绪的自我反思。本研究基于此探讨两个问题:(1)情绪标注中词的唤醒度是否影响情绪标注效果;(2)除了情绪概念词外,使用其他情绪词是否能够抑制情绪。本研究选择情绪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以情绪命名后的LPP波幅为指标,借助时间分辨率高的ERP技术考察词汇唤醒度和具体性对情绪标注的影响,试图通过两个脑电实验揭示情绪标注抑制情绪的机制。实验1着重检验唤醒度的观点即词汇的唤醒度是否影响情绪标注效果。实验1沿用以往情绪标注研究范式,以标注词的唤醒度作为自变量,选取有效被试16名,采用2(任务类型:情绪标注,非情绪标注)×2(词的唤醒度:高、低)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进行情绪标注时,与使用低唤醒度词相比,高唤醒度词条件下的LPP波幅更小(在Pz电极点上);而进行非情绪标注时,差异不显著;(2)无论词的唤醒度高或低,情绪标注与非情绪标注差异显著,情绪标注下LPP波幅更低。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不确定性减少理论和阻断理论。实验2以词汇的具体性(情绪概念词汇:害怕、高兴;情感状态词汇:积极、消极)为自变量,选取有效被试18名,采用3(任务类型:情感状态标注、情绪概念标注、性别标注)×2(情绪类型:正性、负性)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在负性情绪下,情绪概念情绪标注比情感状态情绪标注或性别标注下的LPP波幅更低;(2)在正性情绪下,情绪概念情绪标注比性别标注的LPP波幅更低,其他均不显著。综合实验1和实验2,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情绪词”的抑制效果好于“姓名词”,而且与使用低唤醒度情绪词相比较,使用高唤醒度的“情绪词”进行情绪标注抑制效果更好;(2)相较于情感状态词和性别标注词,情绪概念词更能抑制情绪。总之,情绪词越具体、唤醒度越高,抑制情绪的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