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咏物赋的美学研究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c1370947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选》首篇选赋,可见赋在昭明太子心中之地位,研究赋者不在少数,而咏物赋属赋中之小赋,重视程度远没有大赋那么高,再加之与美学理论体系相结合,将咏物赋的美学特征清晰呈现,更便于了解咏物赋的思想意义,欣赏文本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咏物赋的界定,将咏物赋从《文选》赋中提取出来,分别为鸟兽(动物)赋、音乐(器物)赋、江海赋、物色赋并将这四个方面与美学相结合,把咏物赋的美学研究进行深入论述。正文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中重点阐述“咏物赋的界定与分类”,将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以及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二部分首先总结咏物赋的美学现状,对咏物赋的研究者颇多,但是结合美学的少之又少;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梳理,最后结合黑格尔美学理论,提炼《文选》咏物赋将运用的美学理论知识。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分成三个小节:第一节,层层深入对“禽鸟”的意象进行阐述,首先分别将每篇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遭际分析当时的写作背景和形成原因,然后,论述禽鸟赋起于汉代,并有它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最后随着禽鸟意识的兴起,而被广泛应用。第二节,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禽鸟”意向的审美进行逐一剖析。第三节,时代背景下,“禽鸟”赋完全是“应运而生”的产物,符合当代文人的迫切需求。第四部分算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同样分成三个小节来完成。音乐和“美”是最容易结合在一起的,第一节将从外在体会音乐的美,通过乐器的材质,材质的生长环境,演奏者神态、服饰和欣赏者的表情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结合《洞箫赋》、《琴赋》、《舞赋》、《啸赋》进行举例说明;第二节将这6篇赋大致分为两个审美方向——“以悲为美”和“以和为美”,将这些赋进行分别的指出和对应,而将这两点表现的最为突出的就是《洞箫赋》与《琴赋》,所以在第三部分中将对这两篇赋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第三节从儒家和道家两个方面对音乐的审美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阐述。第五部分《文选》中的江海赋,里面只有《江赋》和《海赋》两篇赋作,将这两篇赋进行溯源探究,然后分别对两篇赋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美学探究。第六部分物色赋,其中共收录四篇赋作,分别是《风赋》、《秋兴赋》、《雪赋》和《月赋》,在这部分中会针对每篇赋进行逐篇语言以及艺术特色审美观照上的分析,对《雪赋》和《月赋》还会进行简单的比较。最后一部分,没有以植物名称命名的赋,所以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研究。然后将全文进行总结性论述,总结咏物赋的美学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道光帝在营建自己的陵寝时,先后做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对东陵宝华峪陵寝的改革。第二次改革是对在西陵龙泉峪重建的陵寝的改革。第三次改革是不立圣德神功碑,不建大
自2005年原版的《格林童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档案遗产之后,产生于19世纪的这部文献又引起了公众高度的重视。正如文学研究所揭示的那样,里面的故事从严格意义上
洪涝灾害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一直存在,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威胁。洪涝灾害风险评价能让人们了解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概率及分布,为相关防灾减灾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使用NS-3网络仿真工具模拟搭建了机会网络,实现了机会网络中Epidemic路由协议仿真代码的编写和调试,并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和仿真实验的具体过程。利用NS-3网络仿真工具,
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要面对庞大且复杂的数据、信息,要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精华部分,就要求新闻编辑改变原有的策略,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重构知识结构,选取快速而有效的
当今世界科技革新突飞猛进,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但是,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同于精神世界的升华。而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强调人只有与他人、社会、
以扬麦13号为材料,采用开放式的田间增温系统对麦田进行不同增温处理(从出苗到收获),研究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全天增温(AW,全天冠层平均增温1.9℃)、白
2006年在国际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环境多变,全球经济增长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没有改变全球经济复苏的局面。上半年以来
道教舞蹈作为宗教型舞蹈艺术,其内容多数是围绕神学性主题展开,宗教神秘主义特色尤其显著。道教舞蹈中频繁出现的各种舞具多数也属于道教法器,典型的舞具包括桃木剑、照妖镜、仙
<正>一、抓准定位,切入"美家美户"建设(一)大讨论明白"干什么"一是从美丽建设的着力点入手。桐庐美丽乡村经过了抓示范出亮点到抓全域打造县域大景区再到抓产业促发展努力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