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粉分析是恢复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人们越来越多地依据第四纪沉积物中的花粉组合推断沉积时期的植被,从而论证古气候和古环境。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被和气候关系的研究是利用化石花粉准确恢复历史时期植被、古气候的参照物和基础,如何认识花粉与植被的关系一直是花粉学者和植物生态学者努力寻求解决的问题;将花粉分析与现代生态学以及现代地理学中的数理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定量重建古环境是目前第四纪研究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对东祁连山南坡及柴达木盆地样点的表土花粉资料和野外植被调查资料的分析对比,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不同群落类型表土花粉组合特征,主要科属花粉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植被的相关关系。柴达木盆地荒漠、灌丛、草原区21个样品的表土花粉组合中都有一定量的乔木植物花粉,最多可达17%左右。植被调查显示研究区无乔木生长,显然这些乔木植物花粉是由区域外传播而来。不同群落类型表土花粉组合差别显著。森林群落中,木本花粉含量较高,在荒漠、草原、灌丛群落中,草本和灌木花粉占绝对优势。研究区森林群落,木本花粉百分含量为45.35%-78.20%,草本花粉百分比含量为21.8%-54.65%。草原、灌丛、荒漠群落中,草本和灌木花粉百分比含量高于81.51%,乔木花粉百分含量低于18.48%,蒿属、藜科是荒漠、草原区花粉组合的主要成分,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花粉组合以蒿属花粉为主。花粉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花粉的百分含量基本能反映地表植被组成成分,但不能准确反映其母体植被在群落中的含量。桦木属、麻黄属、藜科、蒿属花粉具有超代表性;菊科花粉可能具有等代表性;杨属、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等的花粉具有低代表性。在云杉白桦林中云杉属花粉百分含量约为10%,桦木属花粉百分含量为27.55%-52.13%。干旱、半干旱区,麻黄属花粉较常见,在以麻黄为建群种的灌木荒漠中,含量高达60.20%。禾本科花粉在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或建群种的群落中,含量最高为20.85%,其他群落中常见禾本科花粉,但是含量都很低,多低于5%。蔷薇科花粉在金露梅灌丛中的百分含量仅为16.32%。不同群落生态特征表明,干旱环境中花粉组合以藜科占优势,而在半干旱环境中,则是以蒿属为主。自西向东,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麻黄属、莎草科、禾本科花粉含量基本呈现增加趋势。草原区针叶树、莎草科、眼子菜属、唐松草属花粉代表较湿润的环境,麻黄属、锦鸡儿、柽柳、白刺花粉代表较干燥的环境,阔叶树、禾本科、菊科、毛茛科、蓼科、豆科、唇形科(异叶青兰)、蔷薇科花粉代表的环境介于前两组之间。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柴达木盆地的21个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样品外,花粉组合与植被组成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将样品划分为6组,主成分分析结果将样品划分为8组。根据各群落类型的生境以及不同植被的生长习性,认为主成分分析的第二排序轴主要反映了样品和湿度之间的关系,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植被和温度的关系。本研究中,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大致相同,但是也看到主成分分析方法明显优于聚类分析。
其他文献
正规族理论的核心就是正规定则的研究.本文主要证明了两个正规定则.一个是涉及微分多项式的正规定则:设F是区域D内的一族亚纯函数,a = 0,b是两个有穷复数, m,k,n是三个正整数,且n≥m + 1.设其中,对任意的r∈Ik, ar是D内的全纯函数,且Mr[u]的次数deg(Mr)≥1.如果对任意的f∈F, f的零点重级至少为k + 1,且fm + a(f(k) + P[f])n = b,则F在D
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及其个数问题,是时滞微分方程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这一领域中的新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控制论,生态学,化学反应等诸多学科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利用临界点理论中的伪指标理论研究一类广义的Kaplan-Yorke型时滞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我们的主要工作。第二章讨论f在无穷远处非共振情形下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先把已
非线性光学是激光出现后发展起来的一门介于基础与应用之间的学科,随着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在很多科学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开发与应用。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在对各种非线性光学现象的本质基本上搞清楚了以后,人们就逐渐转向寻找和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理想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要求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光学极化率,较小的阈值功率以及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大量的研究表明,可以人工合成的低维半导体材料是
脉冲星是中等质量的恒星演化到晚期经过超新星爆发后遗留下的致密天体.它具有很强的磁场,并快速旋转,且周期稳定,正因为此我们能接收到它所发出的周期性脉冲信号。本文关注的是脉冲星磁层中带电粒子的能损机制,主要探讨了带电粒子同步辐射过程中投射角随时间的演化关系及其应用,分析了共振逆康普顿散射机制对粒子能谱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脉冲星的研究历史,当今脉冲星研究的前沿课题,以及本课题的
非渗透表面(impervious surface),又称不透水表面,是城市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渗透表面能有效地阻止水体进入土壤,从而增加地表径流;非渗透表面的扩展直接和间接地表明了城市的扩张状态,它的测度提供了一个衡量河流退化、地表温度变化和陆地生活环境质量降低的简洁而直截了当的指标。地表能量通量(land surface energy flux)直接影响近地层大气和下垫面的能量和水分交换,从而
本文主要考虑两类不同的微分方程:一类是线性微分方程其中aj(z)(j = 0,1, ... , n-1)均为多项式或有理函数.另一类是非线性Briot-Bouque微分方程其中P(x, y)是关于x和y的一常系数多项式.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多项式、有理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亚纯解的零点分布情况以及Briot-Bouquet微分方程亚纯解的结构问题.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目的,学术背景等.第二章
在利用齐次平衡法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时,通常令方程的拟解ω(x,t)=1+e(mx+nt+ξ0)。本文将拟解的形式推广为ω(x,t)=mx+nt+ξ0和ω(x,t)=A+Be(mx+nt+ξ0),利用推广的齐次平衡法得到Burgers方程,修正的Kawahara方程,Boussinesq方程,Boussinesq方程组,KdV方程,Whitham-Broer-Kaup浅水波方程组,Sharma-Ta
本文利用临界点理论,研究了一类四阶高维差分方程在不同的条件下周期解的存在性及多重性。作者主要是将差分方程的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泛函的临界点的存在性问题。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这类差分方程的来源,历史背景和现在已有的结果,并且为了证明结论的方便我们介绍了一些要用的预备知识。第二章首先建立了相应的变分泛函,将差分方程的周期解转化为了相应的泛函的临界点。然后给出并证明了当非线性项满足超线性增长
脉泽辐射是宇宙中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水脉泽则是其中最普通的天文脉泽.最先在银河系中的Orion-KL,Sgr B2和W49这些源中发现水脉泽.这些脉泽起源于恒星形成区密集的分子气中.此外,在河外星系中也发现了水脉泽辐射。第一个河外水脉泽辐射源是在M33中发现的。在河外星系中除了那些和银河系中相似的脉泽外,在活动星系核的核区也发现有脉泽存在。其光度达到了~102-104L⊙,比银河系中的脉泽亮一百万
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从研究物质的磁性及其形成机理出发,探讨提高磁性材料性能的新途径,开拓磁性材料新的应用领域已成为当代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采用自旋波理论方法研究了非均匀的铁磁材料和一维空间各向异性的海森堡反铁磁模型。本文的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及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研究了体非均匀性对垂直磁化薄膜中的自旋波的影响。利用自旋波的半经典理论,得到磁化强度的运动方程。运用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