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示踪剂18F-FB-RGD在动物模型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生物学分布;2、对18F-FB-RGD PET显像与αVβ3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3、探讨放射性标记整合素αVβ3受体拮抗剂显影技术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肺癌分期、转移与疗效监测以及RGD肽在肿瘤靶向治疗及放疗增敏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1、24只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示踪剂18F-FB-RGD和18F-FDG,并在注药后不同时相点(30min、60min、90min、120min)分别测量血液及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小肠、脑、肿瘤)中的放射性浓度,获得其体内生物学分布与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将12只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示踪剂18F-FB-RGD和18F-FDG,在注药后60min行PET显像,间隔24小时后对仍存活的7只小鼠互换注射示踪剂后再次行PET显像,随后处死并取双侧肺脏行组织学检查。将炎症模型小鼠6只随机分为18F-FB-RGD组和FDG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示踪剂18F-FB-RGD和18F-FDG后60min行PET显像,随后处死并分别测量血液及各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浓度,获得其体内生物学分布与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2、将30只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根据放疗剂量不同(0、2、4、6、8Gy)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分组照射后12小时,每组3只注射18F-FB-RGD后60min行PET显像,通过软件测得标准摄取值(SUV);另3只脱颈处死后取肿瘤,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经HPIAS-1000型自动医学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处理,得到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light density,ALD),代表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18F-FB-RGD的生物分布研究中,注药60min时达到最佳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对血、肌肉及肺的T/NT比值均大于2.0。2、示踪剂18F-FB-RGD对包括原发肿瘤和对侧肺转移瘤都作出了清晰显像;18F-FDG则由于心脏高摄取及肺部的高本底而无法区分肿瘤与纵隔,特异性不强,而且未发现转移瘤,灵敏度较18F-FB-RGD差。3、18F-FB-RGD炎症对肌肉的放射性比值(2.25±0.39)明显高于18F-FB-RGD(1.26±0.19)(P<0.01),炎性组织仅在18F-FDG PET扫描中显像。4、18F-FB-RGD PET显影测得标准摄取值(SUV)与αVβ3的表达强度ALD值呈正相关。5、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随放疗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当放疗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表达水平不再增强,反而下降。结论:同18F-FDG相比,18F-FB-RGD示踪剂对肺癌显影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有望成为肿瘤受体显影的高敏感性特异性示踪剂,在肺癌诊断、分期、转移和疗效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适当放射线照射可增加肿瘤部位整合素αVβ3表达,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利用RGD肽作配体,将治疗性药物靶向性转运到肿瘤部位,或在RGD肽上连接辐射增敏剂实现靶向增敏作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