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安子合剂联合阿司匹林孕前干预ACA阳性RSA易栓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ACA、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寻找防治ACA 阳性RSA易栓症的新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03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本病例选择标准的90例ACA阳性RSA易栓症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安子合剂联合阿司匹林(前者125ml,2次/日,后者25mg,3次/日);对照A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3次/日;对照B组:口服安子合剂,125ml,2次/日。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将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清ACA、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三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0.0%、86.7%,试验组、对照B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B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ACA水平变化: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AC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ACA水平低于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 1),对照A组与对照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二聚体水平变化:治疗后三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A组与对照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治疗后三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两对照组,对照A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B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凝血四项水平变化:治疗后三组患者APTT较治疗前上升(P<0.05);三组患者PT较治疗前上升(试验B组P>0.05,余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A组的APTT、PT上升幅度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TT较治疗前上升、FIB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综合疗效: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0%和60.0%,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与对照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子合剂联合阿司匹林孕前干预ACA阳性RSA易栓症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达83.3%,明显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或单纯安子合剂,两药联合运用不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使ACA水平降低或转阴,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缓解血栓前状态。安子合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ACA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缓解因机体免疫紊乱引起的血栓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