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波段图像的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检测技术是视频安防、道路交通监控等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提取图像中的关键目标特征,分析出目标的类别及位置信息。目前,基于可见光波段图像的目标检测算法已在小尺度目标检测、密集目标检测等难点上取得了突破,并已通过大型自然图像数据集证实了其有效性。然而,在光照不足、烟雾遮挡等条件下,受限于目标有效信息的丢失,这类算法仍难以取得较为鲁棒性的检测结果,严重影响全天候监测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本文主要将可见光传感器与远红外传感器相结合,设计基于多波段图像的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利用两个传感器所采集到的较高配准质量的多波段图像信息,提升复杂场景下的目标检测精度。由于目前基于多波段图像的目标检测算法研究较少,且受相关数据所限,大多仅对行人目标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首先针对红外图像的行人检测算法进行研究,利用多任务学习框架辅助网络对场景显著目标的判别,在取得较高红外行人检测精度的同时,合理验证了利用多波段图像信息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多波段图像在特征级融合过程中的整体融合框架及特征融合策略展开分析,优化网络特征融合结构,改善网络对图像全局信息的学习。最后,通过自建含多类别标注信息的多波段图像数据集,并进行相关实验分析,有效证实了本文算法在多类目标检测中检测精度及推理速度上的先进性。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红外图像的行人检测算法研究。由于红外图像能较好的克服场景光照的影响且相关理论研究较少,本文首先以红外波段图像作为目标检测的信息来源,设计多任务学习框架指导网络协同分支完成显著性目标检测任务的学习,进而通过共享主干网络,侧面强化主网络对显著红外目标的判别能力。实验有效证实了本文算法的检测性能优于主流红外行人检测算法TC-Det,但相较于利用多波段图像信息的主流检测算法仍存在较大的精度差距,证实了利用多波段图像信息的有效价值。2)基于多波段图像的行人检测算法研究。针对主流多波段行人检测算法结构冗余、融合尺度单一以及传统融合策略的局限性,本文分别在整体融合框架及特征融合策略两方面展开研究。构建以轻量级网络Shuffle Netv2为主干网络的三分支中期融合模型作为本文的整体框架,并设计模态特征门控网络及差异特征门控网络,感知各波段图像的全局信息,由粗到细的引导局部特征信息的融合。实验结果有效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在相同平台下以较高的推理速度取得优于同类先进算法的行人检测性能,并为后续多类目标检测算法的设计奠定了基础。3)基于多波段图像的多类目标检测算法研究。针对目前缺乏多波段图像的多类别目标信息,本文基于TKinter框架设计用于多波段图像的目标标注工具,并通过数据收集整理、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等操作,自建用于多类别目标检测的多波段图像数据集。此外,针对目标样本长尾分布的问题,采用均衡Focal loss函数强化网络对少样本目标类别的关注。最终,在自建数据集上的相关实验证实,本文设计的基于多波段图像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多类目标检测上的检测精度及模型复杂度等均优于主流算法AR-CNN,充分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并为基于多波段图像的检测算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斜面、曲面及三维微纳结构相比平面二维微纳结构具有更大空间自由度、更丰富和更新奇的功能特性,在力学、生物医学、微电子、微光学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然而,三维微纳器件特征尺寸极小、表面形貌空间结构极其复杂,在制备过程中有着诸多困难。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利用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纯相位计算全息技术生成的全息光场进行光刻曝光是实现高效、灵活、低成本的一步式三维微纳加工的一种可行方案。因此,本
学位
随着同步辐射、空间望远镜、光刻机一类高精尖大科学系统工程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此类工程中的光学系统性能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需要有更加精密,性能更好的光学元件以提升光学系统的性能及设计自由度。我国也同样面临此类把握国家命脉的大科学系统工程的研制任务,在这些工程的研制及发展中对系统中所需的光学元件不断提出了对形状、孔径、面形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对面形质量更是提出了近乎极致的指标。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面形
学位
自适应光学系统需要足够亮度的信标来满足其波前探测精度的需求,同时受大气非等晕的限制,信标与被观测目标需处在同一等晕区内。因此在设计及分析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望远镜站址等晕区的范围进行测量。本论文对现在广泛采用的等晕角间接测量方法如恒星闪烁法,和测量大气廓线从而计算等晕角的MASS、SCIDAR、SLODAR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测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像光学系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对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根据像差理论,对光学系统的像差进行校正时,通常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包括增加透镜的数量和表面曲率。二元光学元件虽然被证明可以减小光学系统的复杂度,但是仍然受到材料折射率和器件厚度的限制。由超构表面构成的新型光学元件—超构透镜,由于能够以平面形状自由调控电磁波,且符合当今光学系统小型化、轻薄化和易集成的发展趋势
学位
理论研究表明,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是由其口径大小决定的。随着生产生活需求以及研究层次的不断提高,为了更清楚、更高效地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无数学者逐步改良望远镜结构与工艺,望远镜性能得到不断提升,在科技国防、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受限于面型精度、加工运输、制造成本等因素,现阶段8m直径已是单镜面望远镜的口径极限,采用若干小口径的子孔径等效为一个大口径的合成孔径望远镜成像系统势必成为未来
学位
在传统光学望远镜中,望远镜观测口径的大小是影响其分辨率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理想状况下,当观测波长一定时,口径决定了望远镜系统的探测分辨率。而实际上,受限于加工工艺、制造材料、制造成本等因素,光学系统的孔径增加会极大地提高制造成本。因此,基于多个小望远镜相干合成等效大口径望远镜的多孔径相干合成成像技术应运而生。在多孔径相干合成成像中,共相误差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共相误差的产生是由于不同孔径间带
学位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针对高分辨成像应用捕获并再现真实世界物体的颜色、光泽和纹理是必要的。由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相结合的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物体二维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在对地遥感、空间探测、艺术保护、农业以及其他科学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高光谱成像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像系统笨重,难以实现平面化和集成化。超表面由于其平面化结构和亚波长尺寸等特点可对光波相位、振幅、偏振等光学特性进行
学位
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结合光谱分析技术与成像技术,能同时获取目标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以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因具有非接触、精准探测等多项优点,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现已在天文遥感、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军事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光谱成像系统却由于其系统体积较大、需要光谱扫描采样时间,导致该系统不符合小型化、轻量化、便捷化的发展趋势。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术界提出一种基于超构表面与压缩感知算法的微型光
学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集成电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光刻机是制造集成电路的核心器件,光刻机性能能否提高决定着集成电路能否朝着下一个节点发展。由于集成电路是分层的立体结构,掩模版与硅片之间的对准精度十分关键,因此光刻对准技术至关重要。为了部署先进光刻机的发展,进行高精度对准方法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众多的光刻对准方法中,荷兰ASML公司应用于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中的SMASH对准方法对于光刻对准系统
学位
超构表面是一种超薄的人工设计的二维光学平面亚波长结构,它能使亚波长尺度空间区域内入射光的电磁振幅和相位等光学特性发生突变。超构表面的这种特性使得其在光控制方面相比传统光学器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且具有结构超薄、质量超轻、易于集成等优势,为高度集成化、轻量化和便携化光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超构透镜作为超构表面的一个主流分支,在近些年来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下,获得了很多新的优势,如大视场,宽波段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