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在在心智哲学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学者强调认知的生物基础,他们认为意识是一个生物现象,它出现在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中,所以对于心智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研究。这个立场使我们必须重新面对“身心关系”这个经典的形而上学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当代心智哲学研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自我是什么”这一问题,当代心智哲学的部分研究者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自我是一场流动的盛宴。首先神经科学对意识的神经基础的尝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在心智哲学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学者强调认知的生物基础,他们认为意识是一个生物现象,它出现在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中,所以对于心智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研究。这个立场使我们必须重新面对“身心关系”这个经典的形而上学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当代心智哲学研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自我是什么”这一问题,当代心智哲学的部分研究者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自我是一场流动的盛宴。首先神经科学对意识的神经基础的尝试性探索是我们对自我概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但是自我意识不可以被消解为神经元细胞的机械活动(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是取消主义),更不可以像传统哲学家们把自我视为一个实体(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是二元论)。对此,汤普森通过佛学和神经科学的对话,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构建。汤普森通过佛学第一人称在场的角度和科学第三人称对象化的角度对比研究,论述了龙树在《中论》Mūlamadhyamakakārikā中说出的真谛——自我意识是在与周围物质环境的互动中,不断自我生成,不断实现,并不断消失的过程。在论文中,围绕汤普森的最新研究,探索“作为生命过程的自我是怎么生成的?汤普森的自我观下自我的价值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当代对自我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意识,我将先从汤普森的研究中提取他对意识的分析,并进行分类解读,尝试理清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然后列举汤普森对笛卡尔精神实体和神经虚无主义的批判,以证明自我既非独立的精神实体,同时也不是纯粹的物质实体。之后,我将阐述汤普森通过对龙树学说的继承,用佛学理论因缘而起的概念建立新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认为:自我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实体,自我是在环境、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的一个生命过程。最后一部分,我将在前面几个部分构建成的新自我观的基础上分析自我的价值,这种价值恰恰也体现了自我的具身性和生成性。同时通过冥想的科学实验,我们看到生命的主观能动性,在冥想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是如何自我觉知、自我感受,并且通过冥想实现自我控制。
其他文献
在西方教育史上,昆提利安与他的《论言说者的教育》影响深远。他所倡导的融多学科领域、多门类艺术为一体的大修辞教育观,不仅是西方古典时期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也是文艺复兴
<正>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傅山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8月13日至21日在太原举行。参加会议的,除山西学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120多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和资料90余篇,整理出版的傅山著作6本。这次讨论会是一次以哲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会议,与会者中就包括哲学、历史、文学、书法、绘画、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现将会议讨论情况报导于后。
【正】 铜绿山古代采矿遗址,是我国考古上的重大发现之一。这处遗址的开采年代,上限始于西周,下限直到西汉,前后延续八百多年之久,将我国古代采矿技术的原貌,重新展现在我们
目的:通过检索益生菌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为UC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CBM、
板翅式换热器是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生产储卸装置的核心设备,具有高效紧凑、传热温差小、设计灵活性强等特点。为提高实际运行中FLNG板翅式换热器的流体分配均匀性和工作效
<正> 1984年4月,台湾官办中国哲学会举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哲学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或纲领性口号是“中国哲学现代化”。会前,早有思想、舆论准备,先后有下述著述间世:《现代社会与现代哲学》、《科技文化的影响与中国哲学的展望》、《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儒家不朽观念与现代化》、《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看当代新儒家的精神开展》,
<正> 《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是由辛冠洁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的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中国思想史的资料性学术汇集,共分《先秦学案》、《两汉学案》、《魏晋南北朝学案》、《隋唐学案》、《宋元学案》、《明清学案》和《近代学案》等部分。全书预计约一千五百万字。关于《魏晋南北朝学案》,已于1984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编纂工作会议,1985年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了第二次编纂工作和学术会议。《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的其它部分也将陆续展开工作。
<正>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以阴阳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重要著作,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是我国创立象数推演逻辑的重要著作。西汉杨雄和宋代邵雍都曾对《周易》的象数推演法作了一定的研究和发挥。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注重于《周易》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对于《周易》及后来扬雄、邵雍的象数推演逻辑却很少作认真的探讨。1983年11月,中国逻辑史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上,温公颐先生和陈正英同志分别写出了《扬雄的数的演绎逻辑》和《试论邵雍的象数推演逻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的象数推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