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提出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以生态学的思想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构建生态良好稳定、城市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作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城市园林景观有着优化城市环境,表现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部分城市的园林景观出现流于形式、缺乏文化内涵、对引种植物过度依赖及生态功能较弱等问题,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受到影响。乡土植物因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及优良的生态功能,在园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有关乡土植物园林应用领域的研究也正成为热点。同时,由于生态园林城市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在其评估标准中对本地植物指数、综合物种指数等指标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凸显了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下的乡土植物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银川市作为研究地,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及AHP层次分析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银川市乡土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研究选取了银川市中心城区内的6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地及街头休闲绿地)进行了园林植物构成及应用现状的调查,共调查了150个样方,291种园林植物。其中乡土植物共72种,银占城市园林植总种数的24.74%,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中提出的70%的本地植物指数指标存在较大差距。其次,通过常见园林植物应用频度分析,被调查的43种乡土植物中,高应用频度(F≥0.6)的植物共4种,占频度调查中乡土植物总数的9.30%,中等应用频度(0.3≤F<0.6)的11种,占比25.58%,低应用频度(0.08<F<0.3)的28种,占比65.12%,表明除个别乡土植物在实际的园林绿化中应用较为频繁,数量较多外,大部分乡土植物应用频度较低,数量较少。应通过筛选乡土植物种类,培育野生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提升银川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比例。(2)根据乡土植物中各生活型植物占比分析,得出银川市乡土植物中乔木类植物最多,占比达40.27%,灌木及草本较少,占比分别为29.17%及27.78%,藤本植物最少,仅为2.78%;通过乡土植物及非乡土植物应用现状的对比分析,在各类绿地实际应用的乔木类植物中,乡土植物较多,平均占比为57.13%,较非乡土植物稍具优势,而在草本花卉类植物中,应用的乡土植物则较少,平均占比为32.14%,仅相当于非乡土植物的1/2。表明银川市乡土植物存在生活型构成及应用形式不平衡的问题,应大量增加乡土藤本植物种,适当增加乡土草本及灌木植物;在实际的园林应用中,应着重在草本花卉类植物中增加乡土植物的应用,使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及应用形式趋与平衡。(3)通过对207位市民进行的乡土植物认知度及园林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51%的受访者对乡土植物概念较为模糊,74.88%受访者更偏爱引种植物构成的景观;34.30%的受访者对银川市园林绿化持不满意态度,其中36.62%及35.21%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绿化现状存在绿化量较低及地域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该结果表明银川市民对乡土植物认知度普遍较低;对乡土植物景观接受度较差;对城市园林现状不够满意,应加强乡土植物的宣传教育,提升市民对乡土植物景观的接受度,同时需要增加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提高园林绿化量及景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园林品质。(4)本文通过建立银川市乡土植物园林应用评价体系,对银川市95种乡土植物(包括已应用的72种乡土植物及23种未应用野生乡土植物)进行了量化评价,并根据量化分值对参与评价乡土植物进行了分级,其中Ⅰ级代表具有优秀园林应用价值的植物,十分推荐将该类植物应用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Ⅱ级表示具有良好的园林应用价值的植物,由于文化内涵、生态功能略逊于Ⅰ级,较推荐将该类植物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Ⅲ级表示具有一定园林应用价值的植物,由于生境不够广泛度,应用形式较少等原因,不推荐将该类植物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可根据实际情况少量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Ⅳ级表示不具备较好园林应用价值的植物,由于开发研究不够成熟,观赏期较短等原因不推荐盲目应用该类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本次评价的结果为:被评价的乡土植物中,Ⅰ级植物共19种,占比20.00%,包括国槐及合欢等植物;Ⅱ级最多达42种,占比40.48%,包括玫瑰、银白杨及卫矛等植物;Ⅲ级22种,占比23.16%,包括牛膝、羊矛及蜀葵等植物;Ⅳ级最少,为12种,占比为12.63%,包括齿叶蓍等。该研究为银川市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关乡土植物应用筛选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