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近溪是我国明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阳明后学中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近溪一生生活经历曲折,思想博大丰富,其哲学思想极具生命情怀。罗近溪用“赤子之心”来表述生存的根据,构成其生命之学的本体论学说,同时作为理论基点,连接身心性命,提出了身心“原不相离”的身心观。罗近溪生命之学追求“万物一体”的仁之境界和“乐体不改”洒脱的乐之境界,提出追求“仁乐合一”之境的生命境界论。罗近溪生命价值的实现途径归结到“孝悌慈”上,“孝悌慈”是“赤子之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落实,这也是罗近溪生命之学的特色所在。在生命践履上,罗近溪提出“敬慎当下”和“破除光景”等践履工夫,顺从赤子本体的当下状态,将工夫融入到良知本体之中,工夫即为本体,本体即为工夫。罗近溪生命之学还包含对于生命的关切,面对生死问题,提倡“生则入圣,死则还虚”的观点,关注性命,最终在生死之际达到“此心廓然”。罗近溪的哲学思想在融通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又结合他本人独特的为学经历,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生命之学。 罗近溪为泰州学派的发展和不断强大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也为阳明学的传衍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近溪在思想上秉持了泰州学派一直以来的自然、洒脱、平实的传统特点,在思想构架及观点内核上也继承了阳明学的思想脉络。罗近溪的一生致力于讲学,讲学传道才是他真正的精神所在,他在讲学传道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慧命,延续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他的生命之学思想也在为政、讲学中得以圆融。作为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传人,罗近溪一生讲学以身而非用口,罗近溪把“赤子之心”说当做思想宗旨,以孝悌慈为践履工夫,以百姓日用为道德实践的环境,是儒学民间化的有力推动者。在他担任地方官员时也身体力行的为百姓兴利除弊,在百姓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真正的传承并发扬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儒学不是简简单单的知识论,而是一种有着明确的价值目标和道德理想的政治哲学和生命哲学。 罗近溪的思想学说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罗近溪一生,虽然曾从政,但他的思想中体现出近世化的方面给予了早期启蒙思潮者最直接的影响。罗近溪的生命之学思想的研究为我们对宋明时期思想的把握有着重要作用,传承着传统的儒学思想,同时为我们正视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