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川西林盘遵循自然生长法则,择水而居、与林为伴、以田相依,在其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物质空间与居民活动特点。然而随着近几十年乡土社会的转型下社会伦理观念、社会经济因素等的变化,川西林盘的物质空间及居民活动也随之改变。本文以历史考察法、田野调查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过对传统川西林盘物质空间与居民活动特点的梳理,构建出传统乡土社会下川西林盘层级化的、内凝的家园界域,并总结出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对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态包容力、对于他人的睦邻友好的家园凝聚力以及自己的从容不迫的精神世界。对乡土社会转型下林盘的物质空间与居民活动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崇州市119个林盘的实地踏勘与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乡土社会转型下林盘物质空间与居民活动的变迁,并构建出当下林盘的家园界域,对比总结出当下林盘的从业界域消失、精神界域消失、社交界域萎缩、社交核心退化的普遍特点,且随着林盘居民的更新换代,该变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同时,笔者对作为乡土社会转型下林盘常见异化形式的拆并聚居点进行了重点调研,将其空间的拓扑层级关系与问卷调研中的居民活动情况进行投影分析,总结出其物质空间与居民活动在普通林盘以上变化的基础上,还呈现出领域意识的模糊化、“公共”、“私密”的明晰化、林盘内社交活动的散点化的特点。对比传统乡土社会与乡土社会转型下林盘家园界域变化,从城乡规划学的提出空间营建策略的着力点——重振林盘产业,减少林盘居民远距离从业的情况;重构公共空间体系,重塑社交核心、激活林盘社交氛围;整体修复林盘精神空间。针对此,提出林盘林盘功能优化转型、公共空间体系构建、林盘社交核心重塑的宏观策略与邻里肌理延续、精神空间修复、公共节点复合、现代需求功能补充、公共设施乡土展示等中微观层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