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系统协调控制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ala7788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系统主要由跟随减重支撑系统、多模式训练平台系统、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作为此系统的机构组成部分,跟随减重支撑系统、多模式训练平台系统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彼此衔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步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三部分间协调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而且,协调能力不足不仅会导致康复训练不能有效进行,更有甚者可能会对康复训练的患者构成二次伤害。基于受训患者人身安全的保证以及康复训练的高效进行的考虑,三者间彼此的协调运动显得至关重要。本论文即是把三者之间的协调运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通过分析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特别是对系统协调控制/运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本课题康复训练的终极目的要求来提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系统协调运动的必要性及迫切需求。其次,分别对整个康复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与研究。需要根据课题要求及相关的康复医理来确定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实现,建立各部分的控制原理或流程图,并需要进一步建立各子系统的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为后续的协调运动搭建研究的平台。再次,在建立各部分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各部分间彼此的协调运动形式进行分析研究。需要解决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与多模式训练平台协调运动、跟随减重平台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协调运动等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根据条件建立各部分的PID控制器模型,并应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最后,依据康复训练过程中各部分协调运动调节的要求,应用加减速法拟合多模式训练平台与跟随减重平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函数方程,并进一步得到在系统协调运动的调节过程中各子系统的运动曲线。
其他文献
随着导航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定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相对复杂的室内环境下,利用单一定位源提供的定位信息已不能满足室内高精度定位的要求,多源定位信息融合的导航
“三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跨滇西、川西、青海南部和藏东,因穿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重要的河流而得名。在45-50Ma,由于受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的影响,沿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两侧及附近出现了许多富碱侵入岩体。本文以宁蒗余家坪和四方村富碱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地球化学、年代学、同位素组成等研究,深入探讨新生代富碱斑岩源区性质和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研究区岩性主要为正长岩、黑云母正长斑岩
目的研究奎硫平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81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疗程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
根据光纤传输理论建立了偏芯光纤理论计算模型.采用保角变换方法将偏芯光纤不对称的三层结构转换成同轴对称的三层结构,得到关于传播常量的特征方程,给出了偏芯光纤弯曲损耗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方法在2000年4月-2004年12月收治的93例四肢骨折中,股骨骨折59例,胫骨骨折30例,肱骨骨折4例;骨折类型分类:粉碎性骨折42例,长斜形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