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验区)作为中国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经过近30年的发展,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国内发展实际的,能够使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以湖南郴州市苏仙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探索定量化和模型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实验区建设研究方法。选择30项变量建立符合苏仙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以2002年~2011年的指标变量为观察值,利用模型综合评价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实验区内部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发展协调度方面,苏仙区内部系统的发展总体上具有中等协调水平以上的较好协调性,但这种较高水平的协调源自于各个系统较低水平的发展,并且随着各系统发展速度的加快,协调性有所下降。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经过纵向和横行比较,发现苏仙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不断上涨,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
基于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苏仙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以电子信息领域、现代农业装备制造领域、循环型有色金属产业领域、农业产业化领域、文化旅游领域、“两型城市”建设领域等作为苏仙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点建设和示范领域,并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式。
对实验区的空间布局提出优化方案,分别为:工业“一区-两轴-五园”的布局模式,现代农业的“一带-两园-八基地”布局模式,文化旅游业的“五区-一点(村)-一带”空间格局模式和商贸服务业的“一心-一副-三组团”布局模式。
最后从政府管理和经营角度提出促进苏仙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管理,弱化考核体系的GDP导向,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公众参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