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态评价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状况及变化趋势,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深层分析,探索产生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西省3个试点县9个乡27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约70户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连续四年入户调查,将四次调查结果按经济状况分组,从提供、利用、健康产出、筹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纵向对比研究,运用集中指数(CI)、不平等斜率指数(SII)、Kakwani指数及利用/需要比进行公平性评价。用综合指数法对江西省新农合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总体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提供公平性:四次调查均有超过半数的农户的就医距离<1公里;各层农户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评价很好及较好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上。三指标的CI均接近于0,但CI及SII绝对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利用公平性:两周就诊率、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需住院未住院率、因经济困难未住院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两周未就诊率、年住院率均呈上升趋势。除2008年的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需住院未住院率的CI绝对值小于0.3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小于0.2;但两周未就诊率、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需住院未住院率、因经济困难未住院比例的CI和SII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利用/需要比呈上升趋势,但定基比显示,2007年和2008年经济收入较高组的利用/需要比均高于经济收入最低组。3、健康产出公平性:四次调查的两周患病率、半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休工(学)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两周患病率、半年慢性病患病率的CI绝对值均小于0.2;两周休工(学)率、两周休工(学)天数、两周卧床率、两周卧床天数的CI绝对值均小于0.3;两周患病率、两周休工(学)率、两周休工(学)天数的SII绝对值呈下降趋势,但半年慢性病患病率的CI和SII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4、卫生筹资公平性:四次调查农民年人均自付门诊费用、年人均自付住院费用及年人均总自付医疗费用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其所占年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四次调查年人均自付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及总医疗费用占年人均收入的比重均与经济状况呈高度负相关。四次调查年人均自付住院费用和总费用的Kakwani指数均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所有Kakwani指数均为负值。5、新农合实施后各经济层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总体综合指数均有所上升。从公平性角度分析,四次调查公平性的CI值均小于0.2,四次调查卫生服务总体公平性最好的是2007年,CI为-0.0019,2008年最差,CI为0.0891;提供公平性各年CI均为正值,绝对值呈上升趋势,2007年最好,2008年最差;利用公平性CI除基线调查为负值外,其余均为正值,绝对值呈上升趋势,2008年最差,CI已达到0.1687;健康产出公平性CI在2008年为0.0126,绝对值最低,但为正值;筹资公平性CI绝对值呈下降趋势,在2008年最好,CI为-0.0215 ,2007年亦为负值,前两次调查均为正值。结论:1、提供公平性: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就医较方便,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满意程度较高,卫生服务提供公平性较好,但应注意防止不公平现象的上升。2、利用公平性: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总体状况良好,但经济状况较差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问题应引起重视。3、健康产出公平性:农民的健康产出公平性总体状况良好,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健康产出公平性有一定影响,以正向影响为主。4、卫生筹资公平性:新农合的实施为农民减轻了一定的医疗负担,缓解了一定的筹资压力,筹资不公平状况有所改善,但并未改变筹资机制的累退状态,新农合的筹资公平性有待进一步加强。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农合实施以来,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总体较好,但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不公平程度有升高的趋势需引起高度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