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黄土塬区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生产和相关环境要素的影响问题,以典型农作物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连续两年的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麦田水氮运移特征,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指标响应特征,麦田群体小气候的变化特征和冬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麦田土壤贮水量随灌水量增加明显增加,施氮量对其影响较小。与旱作和不施氮条件比较,灌水和适量施氮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明显较大。施氮和适量灌水有利于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显高于水分。在不补充灌水条件下,经历了一个偏旱年和一个平水年之后,高施氮量处理麦田0~3 m土层土壤贮水量降低,而中低施氮量处理麦田土壤贮水量保持不变或者有所增加。
2)氮素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明显高于水分,土壤硝态氮含量基本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在冬小麦收获期,以高施氮量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较大,中等施氮量处理较小,低施氮量处理居中。灌水有利于减少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导致土壤硝态氮累积的施氮量临界值也不断提高。
3)麦田地表0~10cm土壤含水量受灌水量明显影响,而受施氮量影响不明显。麦田0~5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同时受到灌水和施氮的明显影响。灌水能明显降低冬小麦起身期以后麦田地表温度。在灌浆成熟期,旱作条件下,麦田昼间地温基本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减,不同施氮量处理昼间最大温差达到5℃。灌水量与灌浆期和成熟期昼间株温和穗温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施氮能明显降低冬小麦开花期的群体透光率,灌水能明显增加冬小麦群体近地面株间空气相对湿度,适中的水氮组合则能明显增加冬小麦群体内部空气CO2浓度。灌水能够明显增加冬小麦生育期历时,而施氮对其影响较小。
4)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只有适宜的施氮量才能获得最大的单茎叶面积,叶片 SPAD值基本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灌水量关系不大。灌水和施氮均有利于叶片在灌浆期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施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分胁迫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施氮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成熟期灌水处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旱作处理。施氮和灌水均有利于提高灌浆后期叶片气孔导度,且土壤水分越充足,不同施氮量间叶片气孔导度的差异越明显。冬小麦开花以后,叶片气孔限制值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小,不同施氮处理间叶片气孔限制值的差异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小。冬小麦孕穗以后,灌水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施氮量;灌水量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的相关性在灌浆期低于施氮量,而在成熟期则高于施氮量。
5)施氮和灌水均有利于增加返青期的冬小麦单茎数,对抽穗期单茎数影响不大。施氮和灌水均能明显增加冬小麦灌浆期株高和茎粗,灌水和施氮条件下的冬小麦最大株高比不灌水不施氮处理高出72%;灌水和施氮条件下的冬小麦最大茎粗比不灌水不施氮处理增加了1.4倍。相关分析表明,施氮量与冬小麦单茎数显著相关,与株高、茎粗及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灌水量与单茎数相关不显著,与株高、茎粗及地上生物量极显著相关。施氮和灌水均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累积量,灌水还能明显增加冬小麦灌浆期历时。
6)冬小麦籽粒产量、穗数和穗粒数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千粒重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籽粒产量、穗数和千粒重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旱作处理的产投明显高于灌水处理,偏旱年以施氮300 kgN-ha-1时冬小麦产投比最大,平水年以225 KgN-ha-1时冬小麦产投比最大。
7)不同水氮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极显著相关,基本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灌水量呈不显著负相关,旱作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灌水处理,不同灌水量处理间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