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相关基因CAMK和CHK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onw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子囊菌Magnaporthe oryzae。了解M. oryzae的致病机理不仅有利于稻瘟病的防治,而且作为研究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理想模式系统,对于了解其它真菌的致病机理也有重要意义。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克隆了在稻瘟病菌中致病相关基因CAMK和CHK1,通过基因取代的方法分析了CAMK和CHK1基因在稻瘟病菌致病性及其他相关过程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稻瘟病菌附着胞cDNA文库,在文库中找到一条MGG-9413和MGG3729;在稻瘟病菌中找到同源基因,定名为CAMK和CHK1。通过PCR获得了这些基因的cDNA全长,并进行序列分析。2.通过构建CAMK和CHK1基因置换载体和敲除转化,得到Knock-out突变子。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各鉴定出1个Knock-out突变子,明确CAMK在Guy11菌株中均为单拷贝。3.ΔCAMK突变子的菌落形态与野生型不同,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在N饥饿,C饥饿,高渗(1M NaCl)胁迫条件下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能力与野生型比较无明显差异。4.构建PHNCHK1E、PHNECHK1和PHCHK1PE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转化至稻瘟病菌原生质体。结果表明:荧光表达很弱。5.ΔCHK1突变子的菌落形态与野生型不同,生长速度和野生型有明显差别,UV照射后的恢复生长速度有明显区别。不产孢子。ΔCHK1突变子对大麦的致病力丧失。
其他文献
这天中午,小胖破天荒地捧着《红楼梦》读起来.四大古典名著他读了三部,就只有《红楼梦》看不下去,如今在闹闹的影响下,居然开始读这大部头了,谢义豪首先说了一声:“可喜可贺!
期刊
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对于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及循环规律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在很多相关研究都集中于较大区域尺度以及资源添加方面,在较小区域尺度及自然
9Ni钢的焊接技术一直仅为世界上少数发达国家所掌握,其配套镍基焊接材料的制造技术及市场也被少数国际跨国公司所垄断。这将使得我国LNG储罐的设计和建造完全依赖国外,不仅周
针对电梯在超载工况下运行时曳引机架应力分布问题,设计了一种更为轻量化的曳引机架结构,采用Abaqus仿真软件对电梯曳引机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曳引机架在超载工况下应力最大
二氧化钛(Ti02)是一种多功能型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锂电等领域。Ti02原材料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化学稳定性高,是一种十分有前景
LaNiO3氧化物具有优良的室温导电性能,且具有与PZT等铁电材料相似的钙钛矿结构,被认为是理想的电极和缓冲层材料。在Si基板上制备取向性LaNiO3薄膜对于制备取向性PZT薄膜,进而制
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和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脉冲电沉积非常简单,并可以制备高密度、无孔洞、组织可控的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是超塑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