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国闽西扶植自耕农运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土地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现代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述了这次和平土改的背景,主要内容。重点解读了这次土改的特点、意义和局限,并从土地经济学和现代化理论的角度挖掘蕴涵在这次和平土改中的进步性因素,揭示它未能在全国获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和它的局限性,从而给今人有利的借鉴。 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在抗战后期进行了波及14省82县,历时7年的“扶植自耕农运动”,尽管总体上成绩不佳,并没有在全国大规模地推行该项改革,但是也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闽西的龙岩。本文以闽西龙岩的“扶植自耕农”为案例,分析研究之后得出:“扶植自耕农运动”特点显著。“扶植自耕农运动”既有直接意义又有潜在意义。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因素,其缺陷也是明显的。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土地变革应当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减少环节,简化事项,尽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二)土地变革要成功,必须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认识;二是实力。(三)土地变革完成之后,要有一系列到位措施来维护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