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党十九大以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什么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答案是农业企业的良好发展。但是农业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可以为农业上市公司改良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依据,从而推进农业发展。本文基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党十九大以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什么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答案是农业企业的良好发展。但是农业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可以为农业上市公司改良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依据,从而推进农业发展。本文基于2010-2019年农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首先在微观视角基础上,从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高管激励三方面入手实证研究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农业上市企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股权激励对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董事会货币薪酬激励对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然后在整体视角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综合性指标,研究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整体性影响,发现改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利于提升企业绩效。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当下,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其对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容小觑,对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标准作为具体、明晰的文本,在对外贸易中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而国际标准在全球格局重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基于此,本文从国家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成功实现了我国40余年的奇迹般增长,但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的宏观背景下,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遭遇冲击,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严重。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忽略了要素的合理配置,致使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大部分得益于高资本投入量,而不是先进技术、技术效率及投资效益的改善,经济要素的空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平均气温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各类气象事件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生命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危害。多角度、全方位严谨地评价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政府制定气候适应型政策和个人选择气候适应性行为显得尤为必要,但现有研究缺乏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心理健康影响的证据。由于收入和资源有限,发展中国家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发达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疲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为了巩固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在向发达经济体市场出口的同时,要挖掘亚非拉等地区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加快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转型,提升出口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与此同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无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实行以后,市场分割成为了制约地区长期发展的一个因素,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能够通过“以邻为壑”的方式保护本地市场,但长期会阻碍我国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不利于我国充分发挥14亿人口的大市场效应。交通是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带动本地的经济活动,也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释放活力,近年来,我国通过交通扶贫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沿线地区的交通也得到了充
全球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危机。不公平的经贸往来使得资源和收益向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则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好的对外贸易意味着环境成本的最小化和福利创造的最大化,因此,为了准确评估贸易开放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综合影响,本文以中国282个主要地级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将生态福利绩效定义为生态资源消耗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并从社会福利和生态消耗两方面构建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促进实体经济强劲发展,对构建双循环体系至关重要。但是,融资难是企业始终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加剧了经营风险,从银行借贷和从供应链贸易信用借贷都变得愈发困难。这使得在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资金约束压力上升,银行和供应商则鉴于零售商的违约风险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入贯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我国通过税制改革,以具备税收中性性质的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面产生的影响,为“营改增”政策提供了新的政策评估视角,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双方面研究“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在梳理过往关于营改增和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干预手段是影响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重要因素。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不对等,导致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再加上“政治锦标赛”的影响,地方政府倾向于利用权力和信息上的优势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本文系统研究了政府干预对要素配置的影响,并将政府干预手段分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直接投资、支出竞争四类,运用理论分析
随着“互联网+”形式下供应链模式的改变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大量的假冒产品正在渗透几乎所有行业、经济体的市场和供应链,其背后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缺乏可见性及可追溯性,而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发展及其可追溯的特性,为解决此类假货渗透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基于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结构,分别考虑在单渠道和双渠道结构中,市场中存在假货渗透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产生哪些影响,并在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