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体文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类型,它以叙事为基本的文体特征,始盛于唐代。北宋记体文不仅在创作数量和题材类型上有所发展,而且突破了记体文原有的体制规范,常融入其它文体的写作手法,“破体为记”成为北宋记体文创作中的普遍现象。记体文的开拓创新大致完成于北宋,并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南宋及南宋以后的记体文,大多不脱北宋的范式。第一章,探讨记体文的源流及其在北宋以前的发展状况。记体文来源于史传,在唐代以前已有零星的创作,但由于作品尚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著述和文章总集均未提及记体,刘勰所论“书记”一体实则涵盖了用来记录事物和表情达意的各类应用性文书。时人对于“记”之认识还着眼于其广义的内涵,并未形成“记”之为体的自觉意识。至唐代,记体文才真正独立,并达到了创作的兴盛和体式的成熟。唐人作记,有较强的实录意识,以对表现对象的客观叙述和描写为主。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家开拓了记体文的表现内容和手法,增强了记体文中议论与抒情的因素,成为后人创作的典范,并且推动了记体文的文体革新,对北宋记体文的发展和新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章,分析记体文传统题材类型在北宋的新变与拓展。传统记体文的各个类型,北宋均有新的开拓,其中,亭台楼阁记、厅壁记和书画记的创新最令人瞩目。北宋的亭台楼阁记不同于唐代的重在观物,而以写意为主。诸多记文围绕亭台楼阁的命名展开论述,注重从命名中透视主体的情怀,还多采用问答体的结构方式,吸收了赋的表现手法。北宋的官署题名记从唐代的厅壁记发展而来,但更重视题名本身彰善识恶的戒示作用,记中多议论的成分,注重其劝戒功能。官署题名记的盛行,也影响到厅壁记的创作,及其他类型题名记的发展。北宋的书画记既有对唐人写作模式的继承,又有自己的新创。有些书画记的创作,融合了书画题跋的写作手法,讨论书画艺术,或围绕书画作品展开而论与之有关的人和事,拓宽了表现功能,形成了新的文体样式。第三章,探究北宋记体文在新领域的开拓。北宋作家一方面开始大量创作唐人很少涉及的学记;另一方面,还新创了书院记、藏书记等类型,并形成了这些题材的记体文创作的典范。这三类记体文与北宋传统题材的记体文相似,在内容上均不重在对表现对象本身作客观的叙述和描写,而多着眼于其功能展开论述。因其表现对象都与文化教育密切相关,故多以劝学为主旨。表现手法上则往往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甚至以论为主,且较之传统题材的记体文更多地运用对比、考证、用典等艺术手法,表现出较强的学术性。最后,北宋记体文的文体新变主要表现为:内容上往往不受所记之事物的限制,多借题发挥,立意深刻;形式上从以叙事为主到多议论、说理;并且多运用对比、考证、用典等艺术手法。影响北宋记体文文体演变的因素有:北宋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士大夫尚议论、重学问的风气,宋人对记之文体功能认识的深化,记体文具体的创作情境和表现对象本身的特点,以及个别作家有意识的文体创新。北宋记体文创作中的“破体为记”,实则提供了新的写作手法,在实际的创作中更多地被接受,成为记体文一种由破到立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