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世界各地范围内高温高压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温度可达150-250℃,压力为50-150MPa的大型高温高压油气田被发现,深层油气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突破发现与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储层电阻率特性的孔隙流体性质识别是储层评价的关键,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性质与地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性质差异较大,为提高深层油气储层评价的精度,需定量研究储层条件下的岩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各地范围内高温高压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温度可达150-250℃,压力为50-150MPa的大型高温高压油气田被发现,深层油气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突破发现与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储层电阻率特性的孔隙流体性质识别是储层评价的关键,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性质与地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性质差异较大,为提高深层油气储层评价的精度,需定量研究储层条件下的岩石电阻率特性。与室内岩石物理实验相比,数字岩石物理实验不仅可定量表征储层微观结构,还可突破实验室温压限制,数值模拟实验时间成本低。本论文采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方法,模拟温度和压力对岩石电阻率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沉积过程法建立不同微观结构的三维数字岩心,包括单一矿物组分、多矿物组分和发育节理的模型。在三维数字岩心的基础上,分别通过有限单元法和离散单元法来求解在压力作用下数字岩心中各体素的应变,进而定量分析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作用下三维数字岩心的电阻率,分析温度和压力对岩石电阻率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提高深层油气饱和度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采用离散元方法模拟数字岩心中的裂缝起裂和扩展过程,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数字岩心中的应力分布,产生裂缝的位置与应力集中区域基本一致。两种数值模拟算法相互验证,说明采用数值模拟算法研究温度和压力对孔隙结构影响的可行性。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相比,能真实刻画岩心中的大变形、裂缝产生等非线性行为。(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压力对孔隙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1)不存在节理和发育单节理数字岩心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存在节理时微裂纹在端部较多,分布于整个试样;发育倾角50°的节理时,微裂纹主要分布于节理面附近,沿节理面的剪切滑移造成裂缝产生,破坏岩样;(2)单组分岩石破坏时,微裂纹沿施力方向向两端扩展;含有粘土的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微裂纹起始于粘土位置,沿施力方向向两端扩展;(3)随着压力的增大,岩石的孔隙度逐渐降低,初始孔隙度的数值越大,岩石越疏松,孔隙度对压力越敏感。相同条件下,碳酸盐岩孔隙度变化值小于砂岩,粘土含量越高,岩石的孔隙度变化值越大;(4)相同压力下,温度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3)电阻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三维数字岩心的电阻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主要原因是压力升高导致孔隙度降低;(2)随着压力的增大,岩石电阻率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水平方向电阻率明显高于竖直方向电阻率,孔隙结构分析结果说明由于压力的作用,岩石中产生的微裂缝主要沿竖直方向,竖直方向的孔隙连通性明显优于水平方向;(3)随着温度的升高,岩石电阻率会下降。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促进了溶液中离子的运动速度,进而增加岩石的电导率。
其他文献
以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为主要研究区域,综合利用最新的地震、测井、岩心、录井等资料,结合地震解释成果以及钻井岩心分析,对石南陡坡带古近系源—汇系统特征及其对砂砾岩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和定性的分析。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经过地层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以及重点三级层序内的2个体系域界面,建立了研究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研
随着我国东部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湾盆地中浅层地质储量越来越少,深层层系逐渐成为勘探热点。为深入了解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烃源岩特征,本论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区域地质、野外剖面、岩心及测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烃源岩类型以及烃源岩形成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典型野外剖面进行勘察,结合钻井岩
细粒沉积岩是指粒径小于62.5微米的粘土级或粉砂级沉积物所构成的沉积岩,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广泛发育,岩相类型丰富多样。本论文结合岩心资料、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数据,针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开展了岩相划分及特征描述、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分析、沉积旋回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本文根据细粒沉积岩纹层矿物组分差异归纳出了方解石层—粘土粉砂混合层(Ⅰ型),方解石层—富有机质粘土层(Ⅱ型),粘土
北部坳陷为北部湾盆地内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又以古近系为近年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本文以其构造、沉积特征为研究主线,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开展断裂体系静态刻画与动态分析和盆地结构研究,明确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同时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相带展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明确盆地沉积发育特征,进而开展“构造-沉积
本文以华北东部中二叠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露头、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选取了淄博博山、邢台沙巴沟和秦皇岛石门寨石炭-二叠系剖面进行了精细测量与描述,发现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纵向旋回性明显,二元结构清晰,是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特征。下石盒子组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与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小,粒度较小,且砾
基于地球介质中广泛存在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全波形反演在理论上具有获取速度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潜力。速度参数与各向异性参数都能够对地震成像、储层岩性解释产生重要影响。但各向异性参数的敏感性较差,常规全波形反演方法很难同时得到精确速度和参数模型。q P波数值模拟是声波VTI介质全波形反演的基本。本文比较了q P波正演的几种方程,并对模型测试。推导并完成了交错网格差分、PML边界条件增强正演的稳定性与边界
通过分析研究区大量的钻测井、岩心及实验数据,重点剖析烃源规模和质量,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由此对比研究区延长组油气来源。通过流体包裹体测温法结合地层埋藏史及热史分析,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并结合伊利石测年结果,佐证油气成藏时间的准确性。根据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原油成分、有效烃源岩厚度等进行烃源岩评价和资源潜力分析。结合油藏剖面图,对油气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成藏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明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764块沙四上亚段储层属于典型的深水浊积扇辫状水道沉积,石油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但是储层整体非均质性强、埋藏深、厚度大、井点少、成岩作用复杂。在沉积、构造作用的控制下,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是成岩作用,因此论文从成岩作用角度,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包裹体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碳氧同位素等手段,综合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成岩
神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该地区为潜在的资源勘探区,特别是上古生界太原组,是神府地区重要的产气层段。本文以研究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储层为研究目标,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的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物性及压汞资料等实验数据,系统研究了神府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完成了储层四性关系
煤储层敏感性评价对于煤层气的开发至关重要。进行敏感性研究可以为煤层的损害机理分析提供依据,以达到预防伤害、优化后续的各类作业措施、设计保护煤层气开发的系统工程技术方案和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煤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煤层气开发具有独特的排采特点,现阶段常用常规油气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煤储层,需要针对煤储层的特性建立适合于煤储层敏感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本文借助室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