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按胶南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灌草带-基干林带-丘陵水土保持林带-经济林带-农田林网从沿海至内陆梯度带的发展,对其中的主要模式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应用GIS 先进技术,采取资料查阅和实地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胶南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格局和主要模式的空间配置结构;应用典型取样法,对主要模式的多样性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常规方法对主要模式的改良土壤效应、涵养水源效应及改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草甸为对照,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模式的综合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各主要模式的空间配置结构较简单。灌草带中紫穗槐+草本模式是空间结构较好的模式;基干林带中刺槐纯林的空间结构最好;水土保持林带中黑松纯林的水平结构好于黑松+麻栎混交林,而二者的垂直结构没有差异。各主要模式的多样性较低,Simpson 指数和Shannon-wiener 指数变化范围为0.13~1.64 和0.15~3.39。从沿海至内陆沿不同梯度带,多样性状况逐渐变好。灌草带中柽柳+草本模式好于紫穗槐+草本模式的多样性状况;基干林带中黑松+刺槐+火炬松+白蜡混交林的多样性好于黑松纯林和刺槐纯林模式;丘陵水土保持林带的黑松纯林好于黑松+麻栎混交林。各主要模式均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养分状况,而且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状况随着从沿海至内陆的发展逐渐变好。灌草带紫穗槐+草本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大于柽柳+草本模式,其毛管孔隙度比柽柳+草本模式高39.22%;基干林带中刺槐纯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最大,其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是81.49%,黑松纯林和黑松+刺槐+火炬松+白蜡混交林次之,黑松纯林最小;丘陵水土保持林带黑松纯林和黑松+麻栎混交林两模式在土壤改良效应方面表现出后者好于前者,黑松+麻栎混交林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