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废水中Cr(Ⅵ)和Cr(Ⅲ)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作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广被关注的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能够在降解废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电能。本研究采用以碳刷作为阳极、碳布作为阴极的传统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第一阶段对电池的基本性能进行分析,获得较佳的实验条件;第二阶段对比不同尺寸的电池A和B,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的去除效率以及电池的产电性能进行研究,实现去污与产能的双重效益;第三阶段采用双电池联用模式,尝试对模拟铬污染废水中Cr(Ⅵ)和Cr(Ⅲ)的同时治理。利用1号电池中Cr(Ⅵ)作为阴极电子受体时产生的电能直接提供给2号电池,使2号电池阴极中Cr(Ⅲ)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降解为更低价态的离子或单质Cr,实现废物的回收利用。通过多次试验,得到如下结论:(1)电解液浓度是影响电池产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当300mM KCl和25mM KCl作为支持电解质分别加入电池的阴极液和阳极液时,相比于阴极添加200mM KCl而阳极无KCl添加,电池的产电功率有51.5%的提高。(2)阴极电解液保持强酸性(pH=2.0)有利于Cr(Ⅵ)的还原,添加具有缓冲作用的KH2PO4保证了溶液酸度的稳定,使Cr(Ⅵ)的去除率由70.0%上升到99.9%。(3)相对于氮气阴极,当阴极通入空气时,O2能够得到电子生成中间产物H2O和H2O2,当H2O2与Cr(Ⅵ)同时存在于酸性体系中,H2O2会转化为一种还原剂,加速了Cr(Ⅵ)的还原,同时也优化了电池的产电性能。(4)对比不同尺寸的MFC发现,电池的大小以及曝气速率对Cr(Ⅵ)的去除效率和电池产电效率都有影响。一定程度上阴极通入的空气量越多越有利于电池的产电,相对于大电池A,在通入空气时小电池B不适宜处理高浓度的Cr(Ⅵ)。而无空气参与的情况下,A电池仍能有较可观的Cr(Ⅵ)去除率和产电量,而B电池运行效果较差,不适于本实验研究。(5)双电池联用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去除Cr(Ⅵ)和Cr(Ⅲ)。1号电池空气阴极以及2号电池阴极缓冲性能都是影响Cr(Ⅵ)和Cr(Ⅲ)去除效率的重要因素。相对于Cr(Ⅵ),Cr(Ⅲ)能够达到较高的去除率,并且Cr(Ⅲ)的去除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且所有的去除过程在10h内基本完成。设定Cr(Ⅵ)与Cr(Ⅲ)的浓度比为2:1,保证了Cr(Ⅲ)的较高去除量。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断采用更高的Cr(Ⅵ)与Cr(Ⅲ)浓度比能实现Cr(Ⅲ)的有效、完全去除。(6)对两电池阴极表面进行SEM-EDS分析,推断1号电池中Cr主要以Cr2O3等氧化物形式存在,2号电池上鉴定到了少量Cr单质的存在。该实验对双电池的联用技术的实行提供了可行性。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外部防护外架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以下简称“爬架”)等新型外防护体系,但传统爬架体系只在结构外立面竖向垂直的工程中进
对自主研发的新型起泡剂FG25进行了起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FG25浓度大于0.02 g/L时,其起泡能力明显优于松醇油和MIBC,而泡沫的稳定性介于松醇油和MIBC之间,是一种性能优良
工艺路线是连接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纽带,针对目前国内航空企业在工艺路线规划过程中存在的规划知识重用困难、规划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案例和规则的工艺路线规划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于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农村商业银行生存状况尤为艰难。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三农”发展的助推作用难
1997年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关系链,对生产方式的内涵规定是什么,存在着两大类多种观点。本文在整理分析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生产方式既是一定
金代科举发展较成熟,实施时间较长,取士数量较大,民族歧视色彩不重,专门设有女真进士科,显示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效应。它对文学产生过深广的影响:科举在金代文人生活中占重要地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
针对某小型涡扇发动机试车数据的故障判读与诊断问题,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并设计了发动机异常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包含试车数据异常监视与试车故障诊断2大功能模块
用地高辛精标记TH基因合成RNA探针,在冰冻组织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通过碱性磷酸酶催化的呈色反应,检测在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动物模型研究中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在脑内的表达。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