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我国既存在金融发展不足问题也存在金融发展过度问题。发展不足主要是普惠金融的发展不足;发展过度则是金融业相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发展。目前国内关于我国金融发展不足(普惠金融)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我国金融业存在过度发展问题的研究却很少。而金融部门相对实体部门过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今已愈发凸显,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石作用将会难以为继。基于此,本文将以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过度性发展问题为核心展开,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我国金融业是否存在过度发展问题?该问题是否随时间而变化?以及该如何定位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以金融业过度发展问题为主线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论述我国金融业过度发展的内涵和机理,总结金融业过度发展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按照研究结论将国内外学者们关于金融业过度发展的测度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为下文实证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借助Pagano(1993)AK模型从金融发展不足和金融发展过度两个方面对不同状态下的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展开理论性阐述。金融发展不足有两种状态:其一是金融部门处于初始粗放状态,金融部门无法满足全社会最基本金融需求的不足;其二是当金融部门已走出初始状态,但其资源配置能力及投资效率存在不足。而当金融部门进入过度发展阶段时,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实际为负。同时,本文基于理论阐述绘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并对图中不同阶段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解读。实证部分以各省市相关的经济金融数据为主要样本数据,样本期为2000年至2016年,以金融发展指标(FIN,各省市人民币贷款总额/各省GDP)、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分离度指标(DIS,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衡量金融业相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发展问题)作为两个主要解释变量研究上部分所提到的几个问题。考虑到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从全国和区域(东、中、西)两个层面展开实证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样本期进行分段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以信贷衡量的金融发展指标(FIN)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层面,该指标在2009年后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FIN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09年前显著为正,但2009年后却显著为负;中部地区,FIN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生了两段变化——由2000年-2004年样本期到2005年-2009年样本期,FIN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为正,而2009年后,这一正向影响却显著下降;西部地区,该指标2009年前不显著,但2009年后显著为负。第二,我国存在金融业过度发展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其相对实体部门的过度发展,且该问题在随时间加重。该问题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表现相似:在2009年前DIS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还不严重,但在2009年后,DIS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却开始加重。而DIS指标以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增加值增长率的差来表示,也即说明,2009年后,两个部门增加值增长率的差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明显上升。第三,发展实体经济能够缓解上述两个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由同时考虑FIN指标和DIS指标时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FIN指标和DIS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同时存在,且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样本期内的变化一致。因而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金融部门扶持实体部门,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以往信贷投放低效率所带给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能缩小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间的分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