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诊断为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并在脊柱微创内镜下行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9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入路(PETD)组和经椎板间入路(PEID)组,其中PETD组62例,PEID组31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手术疗效按腰腿痛JOA评分、VAS评分、ODI值量表评估,术后1年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手术,PETD组患者手术时间(88.29±11.9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7.73±6.63)毫升,住院费用(18675.55±3182.67)元,术后住院天数(3.79±1.87)天,总住院天数(8.15±3.65)天;PEID患者组手术时间(74.84±7.8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8.55±5.03)毫升,住院费用(25346.33±4407.84)元,术后住院天数(4.42±2.20)天,总住院天数(9.00±3.90)天。PET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的住院总费用低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突出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在院天数及总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3例患者出现神经根痛,用药后缓解,无硬膜囊损伤,无感染;而PEID组2例神经根痛,1例用药后缓解,1例术后2周切口感染导致椎间盘炎,用药后缓解,无硬膜囊损伤,两组患者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腰腿痛JOA评分、VAS评分、ODI值与术前对比均有显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使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其中PETD组优46例,良8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7.10%;PEID组优23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0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手术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2、PEID较PETD手术时间短,穿刺定位简单,两种手术入路相互补充。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手术入路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椎间盘突出类型和解剖特点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