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维护社会公平,为人民的生活创造更多利益的民生工程,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城市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状态在保障性安居工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得到了本质的改变,政府政策干预下对于廉租房和廉租房补贴政策的落实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对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完成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无论是在社会公平的实现上,还是在国家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目标上都得到了民众的肯定,2015年末已经实现了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了20%的目标,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成绩显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覆盖率,社会各个行业都在探索建立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上的先进信息处理手段,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问题密切影响整个国家民生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目标,因此,如何将大数据手段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大数据审计手段的运用,从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都需要严格操作,对于以往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力求采用大数据的手段将其不断改正,也相对促进审计人员工作的信息化和高效化。立于此背景,如何将大数据手段引入我国保障向安居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大数据信息的特点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问题更加科学化、技术化,同时充分考虑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特点的审计管理模式成为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之初,明确了研究对于该领域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的目的,在对二者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的相关背景,对研究的主题进行了文献的归纳和总结,进而形成了本文研究所需的文献综述,对于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部分进行观点的总结与归纳,并将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本文的技术路线一一列出。其次,对于研究重点内容概念的阐释是研究所需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阐释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和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引入大数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立足于当前大数据信息手段对于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从现实的运用中指出传统审计模式的弊端和不足,结合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特殊性和社会性,深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模式的转变方向和实际操作性,最终设计了大数据时代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审计方案,包括采用“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构建审计框架以及梳理相应的审计流程。最后,由于写作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本文将研究的个案确定为Z市某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项目,从该案例中总结大数据环境下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相应的困难,并进一步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过程中大数据审计的实施难点及相应对策,并给出了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