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D人员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研发(R&D)人员为研究对象,以人文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从中国R&D人员的“区域分布特征”、“行业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R&D人员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别对中国R&D人员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在时间尺度上,利用增长率和极差分析得出,2000-2010年这十年期间,中国R&D人员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并且占世界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于2008年中国R&D人员总量跃居世界各国之首。另外按活动类型分类中,试验发展活动人员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按执行机构分类中,企业的主体地位逐渐突出,但是中国R&D人员中研究人员的数量有待提高。在东、中、西三大地带层面,东部地区的R&D人员增长速率最快,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在六大经济区域中,中南地区的R&D人员增长速度最快。而2000年之后中国省域R&D人员相对增长速度差异在逐步缩小。在空间尺度上,运用基尼系数分析发现,东、中、西三大地带R&D人员的空间分布越来越不平衡。在六大经济区域层面,R&D人员主要向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集聚。另外用Getis Ord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省域R&D人员进行冷热点格局分析发现,2000年中国R&D人员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和京、津、冀地区呈点面状分布,2005年中国R&D人员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呈面状分布,2009年中国R&D人员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呈带状分布。其次,利用加权平均基尼系数得出,2009年中国R&D人员中第三产业R&D人员的地理集中度较高,而通过Moran I指数分析发现第二产业R&D人员地理分布的空间关联性较强;利用省区专业化指数分析得出沿海地区省份的R&D人员结构较西部地区多元化,北方地区的R&D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于南方。最后,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高校大学生数量等指标是影响R&D人员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运用了Getis Ord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R&D人员进行冷热点格局分析,可以清晰地呈现中国R&D人员的时空演化特征;第二,中国R&D人员的行业地理集中度和省区专业化分析结果,为中国研发活动和产业布局提供了理论参考;第三,在基于人才分布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R&D人员的现状,提出了中国R&D人员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在哪里获取数据是一个难题,而获取了数据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则又是一个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则是针对后者进行研究。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需要的最重要的数
该文首先运用1981-2001年的统计资料(作物产量和各种途径的农业投入数据),对沿海十省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净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时空差异;然后运用1998年逐月NDVI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批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审批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模式,是一项对严肃性、科学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现行的
学位
该文从文化旅游的角度,以甘肃为例,对其境内西北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价值的体现、文化价值的定量评价以及丝路文化价值的研究意义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在甘肃丝路旅游发展现
本文以人文地理学、旅游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区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开展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综合研究。界定了旅游功能强度的定义及其组成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视角,它也成为保持地理学科活力和实力的强有力支撑,GIS教育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