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我国开始举借外债,1981年发行内债。从此,公债规模愈来愈大。庞大的债务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我国政府债务负担过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些人从居民的“应债潜力”上看,认为公债的发行空间很大。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实行什么样的公债政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会导致政府的债务危机?从理论上讲,研究公债问题大多从需求角度入手。无论是亚当.斯密、李嘉图,还是凯恩斯和后来的托宾等经济学家。目前,国内研究公债问题也主要是沿着这个思路。研究公债问题能否从供给面进行尝试?基于上述现实和理论方面的考虑,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我选择了《公债的经济效应分析》作为我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 论文除了导论以外,共分八章,基本内容为: 首先阐述了公债在西方国家的起源与发展,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债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其次,阐述了中国公债的发展历史,在晚清之前,中国公债也是偶然的,财政出现困难主要靠强化税收办法。晚清时期的公债对生产力的破坏极大,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的公债。客观地评价了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时期和解放初期的公债。 从对生产发展的效率角度对经济史上关于公债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评价。公债负效率论学派反对公债发行,认为国家发行公债会引起资本从生产领域抽逃,转变为消费性支出,从而不利于资本的积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频繁爆发经济危机,逐步出现了一些赞同发行公债的学派,认为公债的发行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正效率。同时,还分析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 对公债与社会总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了公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是如果公债的发行是增加公共资本的投资,就会与私人资本产生互补作用,提高私人资本的效能,从而提高私人资本的边际产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三,探讨了最优化公债,公债与公共资本结构的关系。认为公债应该用于“公共资本品”上,使用公债投资的公共资本品应该是技术乘数相当高的公共资本品,公债投资的公共资本品应该是关联度和影响力系数高、波及效应大的公共资本品。第四,探讨了公债—税收优化组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了公债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首先,在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公债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政府公债发行通过即期税收的减少和利率变动而影响消费函数。其次,分析了公债对投资需求影响的多变性,一是通过影响利率而影11向投资,一是可能会影响预期资本收益而影响投资需求,这两种途径的影响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从而会出现公债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最后,探讨了公债对国际收支、汇率影响以及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 对政府公债的金融影响进行了阐述。首先,阐述了政府公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公债对利率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公债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公债对物价的影响f。结果受下列因素的制约:货币需求的国内债务余额弹性,货币需求的国家外债余额弹性,(国内债务的消费效应等等。 对中国公债负担与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阐述了公债负担的概念以及衡量指标体系。影响公债负担的主要因素有国民收人、公债的发行利率、公债的期限和财政支出的增长率,用数学模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量的关系。阐述了公债的风险概念以及与公债负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次,对中国公债负担与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公债依存度和偿债率来看,公债似乎成为我国政府财政的拖累,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财政的公债负担会以“滚雪球”的方式越滚越大。从居民的应债能力看,我国公债的发行潜力比较大,从负担率看,公债目前还不构成负担,从公债负担变化率和我国政府的综合负债看,我国公共债务蕴含着很大的风险。 对公债政策与公债管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公债政策的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进行了区别。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政策目标有三个层次,即财政目标、金融目标和最终目标。公债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债规模大小的确定、公债期限品种的设计、公债发行对象的选择和公债发行利率的调整等四种。其次,探讨了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问题。 乙 最后,对地方政府发债进行了制度性思考与可行性分析。首先,对西方国家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