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利用甘油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j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化石能源的日渐消耗引发了人们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世界各国正积极开发和利用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生物柴油作为乙醇之后的第二个有望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生物能源产品,备受国内外各界的青睐。目前主要通过酯交换法生产生物柴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粗甘油废液。如何合理利用粗甘油废液,是这一产业面临的新问题,寻求粗甘油利用的新途径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上述两个方面考虑,探索一条利用生物柴油废液发酵乙醇的生产途径,不仅可解决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物甘油的再利用问题,也有望为非粮食原料生产乙醇找到另一种新途径。本课题以甘油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乙醇。研究了甘油和乙醇的快速测定方法,建立了发酵液中的甘油含量的HPLC法,及乙醇的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检测法。对实验室现有菌种进行筛选,确定浸麻芽孢杆菌为后续乙醇发酵研究的菌种。浸麻芽孢杆菌种子培养条件优化后的结果为:甘油8g,葡萄糖12g,蛋白胨5g,酵母粉5g,碳酸钙10g,水1L,pH9.0。接种量为10%(v/v),41℃静止培养36h。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甘油50g,谷氨酸钠5g,蛋白胨5g,酵母粉5g,氯化钠5g,硫酸锌1g,水1L,pH8.0。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浸麻芽孢杆菌发酵乙醇工艺条件优化得出,分批补料发酵可以有效地控制底物甘油的浓度,解除高浓度甘油对乙醇发酵的抑制作用。浸麻芽孢杆菌和红曲菌9906混合发酵可以明显地缩短乙醇发酵周期,提高乙醇产量。在混合发酵基础上,确定了乙醇补料发酵较优的工艺条件:三角瓶1L,装液量700mL红曲发酵液,甘油初始浓度0.217mol/L,以补料方式每隔60h分五次补加0.217mol/L甘油浓度的红曲发酵液,每次补加100mL,发酵培养360h,乙醇最高浓度达0.221mol/L,乙醇总产率0.628mmol/h,乙醇摩尔转化率为87%。5L玻璃三角瓶混合发酵甘油生产乙醇,其乙醇浓度达到0.370mol/L,甘油利用率为82.3%,乙醇摩尔转化率到达83%。采用混合发酵技术,利用粗甘油作为底物发酵生产乙醇。在0.109mol/L粗甘油下,混合发酵的乙醇/甘油转化率高达80.7%,接近乙醇/甘油真实理论摩尔转化率81.8%,但乙醇产量较低仅有0.067mol/L。主要原因是高浓度甘油对浸麻芽孢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粗甘油中含有高浓度的盐离子以及未反应的游离脂肪酸,对浸麻芽孢杆菌都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因而甘油不能被快速转化,乙醇产量也无法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教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价值投资策略积累了巨额财富,由此可见价值投资理论具有巨大的魅力。价值投资理论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每年的城镇化率保持在1.19个百分点的增长,即每年至少有1%的人口涌入城市。也就是说中国城市每年增加人口
<正>大豆退化表现种子纯度降低,整齐度降低,特别是成熟期不一致,抗病性减弱,产量降低。大豆退化原因1.机械混杂或人为混杂在大豆种子生产、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随时随地
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助唐平定高昌和焉耆、进讨龟兹、慰抚西域、抗击和攻灭薛延陀、征伐高丽等一系列军事活动,阐明了居于突厥汗国核心种姓的阿史
本文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定义与类型、现状与问题,以及国外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督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强化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的若干政策及建议。
仕隐矛盾是困扰苏轼人生的一大向题,也是其词中所表现的一大主题。在此二难选择中,苏轼既执著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又始终怀有强烈的的归隐情结,并最终以"心隐"的方法对这个
新媒体艺术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家以及艺术评论界的"新宠",这个新奇的艺术类型在中国出现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在西方艺术领域,人们对它已经耳熟能详。本文将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来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一定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或中心任务相联系。它受社会主要矛盾的支配,与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在性
<正>语言与文化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文化又要靠语言才得以记载和传播。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