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中医体质,评估中医体质调治对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提供预防和治疗本病的新方法。方法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临床调查的科学方法,根据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妇产科学》中的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标准,运用2009年4月出台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McGill疼痛量表及WHOQOL-BREF,对2009-2011年因慢性盆腔疼痛至广东省中医院妇科的门诊就诊的85例患者,从年龄、病程、中医体质、疼痛程度、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调治及中医辨证论治;而对照组则只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在开始治疗的第3月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自身疗效评价,以及疼痛程度、生存质量的变化,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图表形式表示出来。结果85例CPP患者中除治疗组44例患者外,对照组中另有29例自愿参加中医体质调查,73例接受中医体质调查的患者,其中平和质15例,偏颇体质58例。其中34例单纯偏颇体质中,又以阳虚质(15例)和气郁质(11例)患者较多,各占20.5%和15.1%,其次为血瘀质(7例)和湿热质(6例),各占9.6%和8.2%。兼夹体质中以气虚夹湿热质最为常见(4例),占5.5%。针对患者中医体质进行调治及结合辨证论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5%,而仅进行辨证论治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3%。治疗组的McGill量表的疼痛分析指数的感觉分、总分以及视常见模拟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中偏颇体质者占大多数,其阳虚质和气郁质患者较多,且以阳虚质为著,兼夹体质者气虚夹湿热质最为常见。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调治措施,对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