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哭泣是人类情绪积累到达一定的临界点后突然爆发的外在表现,是涉及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社会性行为。经验表明,相比成人阶段,幼儿期间个体哭泣比成人更常见。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哭泣行为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中涉及的场景和原因有哪些?教师又如何应对幼儿的哭泣?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来揭示大班幼儿(5—6岁)哭泣行为的相关特点。本研究选取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自然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主要采取质的研究的方法,以南京某一幼儿园的一个大班为主要观察对象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辅以由同学提供的来自另一幼儿园的某一大班幼儿哭泣的资料,揭示出有关幼儿哭泣的相关特征:首先从性别上来说,大班幼儿哭泣具有性别差异,同伴互动中和幼儿由于自身原因哭泣中女孩子哭泣的数量高于男孩子,而在师幼互动中男孩子哭泣的数量高于女孩子,这主要是与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不同性别幼儿的不同教养方式有关。从哭泣事件的要素上来说,大班幼儿哭泣事件的要素包括人和事,即事件主体和发生情境。其中按照事件主体来分,大班幼儿的哭泣可以分为三类:同伴互动中的哭泣、师幼互动中的哭泣和幼儿由于自身原因引发的哭泣。其中幼幼互动中的哭泣数量最多,师幼互动中的哭泣数量其次,由于自身原因引发哭泣的数量最少。这三类又可按照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再细分:同伴互动时引发幼儿哭泣的情境主要有身体侵害、语言侵害、物权侵害和关系疏离;师幼互动时引发幼儿哭泣的情境有脱离集体权利、口头批评和口头威吓;幼儿由于自身原因哭泣时的情境主要有身体不适、财物损失、痛苦回忆唤起和学业压力。从教师应对的角度来说,按照教师介入的结果,可将幼儿的哭泣事件分为消极结果的哭泣、中性结果的哭泣和积极结果的哭泣,其中影响事件结果的要素主要有教师的态度和介入策略。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给教师在应对大班幼儿哭泣时提出建议,即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和培养幼儿自身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哭泣事件,帮助营造更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