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的综合化是世界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分科课程中,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很完整,利于知识的传授;综合课程利于相关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弥补了分科课程的这一缺陷并逐步发展起来。人文社会学科之间存在众多知识的交叉渗透,并逐步融合,注重学科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对不同版本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及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能不断促进我国文科综合课程的发展。本文主要依据我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2001)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相应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2001)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应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采用了文献法与比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版本《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及建议:一、相同点从总体上来看,两个版本的《历史与社会》在内容和时间这两个维度上基本都实现了内容的有效相关。(1)从时间来看,开设时间贯穿着整个初中学习阶段,各学科的学习不间断的紧密相连,从横向内容来看,各个学科知识存在交叉点。(2)从内容来看,地理与历史、思想品德具体内容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地理学科知识为历史学科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3)从地理与其它两大学科的内容相关程度来看,地理与历史的相关程度最高、思想品德次之。(4)两个版本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都存在一些内容安排不合理的地方。二、不同点(1)从课程的综合方式来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强调知识内核的融合,属于整合式综合;上教版《历史与社会》强调学科的融合,属于拼盘式综合。(2)从内容相关性的紧密程度来看,人教版内容主题具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体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的效果更好;上教版缺乏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学习主题,将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以主题的形式编排到教材中。三、相关建议(1)加强我国文科综合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理论联系实践。(2)加强课程内容的合理优化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课程编制时,照顾学科自身体系的系统性、注重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