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经济形态形成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文化体系又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文化。同样,同一民族由于生活在同一自然环境、受同样的宗教文化形态以及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必然形成共同的基本性格和心理素质,孕育了传统审美的共同属性。所以我们考察日本人的共同审美意识时,要从日本人的共同属性着手。美意识,作为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考察日本人的“物哀”美意识,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其跻身于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的原因。全文共分为三章,大致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日本美意识的几种形态以及这几种形态之间的关联。第二章主要是分析了平安时期提出“物哀”这一美意识的背景以及“物哀”成熟的背景。“物哀”提出之后为日本的各个阶级所接受,短时间内便发展成熟,并渗透到了日本文学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物哀”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一些表现可以看出“物哀”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物哀”对理解日本文化非常重要。第三章从历史角度分析了物哀成为日本人美意识的原因。本章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分析了自然环境、稻作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本人形成物哀美意识所产生的影响。日本特殊的自然环境,让日本人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人生,对外物还是自身,都抱有一种悲悯之心,哀切之感。日本稻作文化要求日本人对季节变化有特殊的敏感,从而培养了日本人情绪的易动、易感性。中国古代魏晋玄学,白居易的作品的传入、佛教的传入,都对物哀美意识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最后一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