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则直接决定着资本的走向。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不仅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各相关方的利益,还可以增强广大投资者对公司进行长期投资的意识,吸引长线投资者进入市场,减少投机行为,减轻股市的投机色彩,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证券市场资金融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它不仅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大迷题,也是法学领域的一道难题。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法律的限制、股权结构的内在偏好、契约的约束、税收制度的影响、监管水平的制约等等。以上因素共同发力形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格局。其实现方式多样,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在我国更是有八种之多:不分配、派现、送红股、转增股、派现加送红股、派现加转增股、送红股加转增股、派现加送红股加转增股。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总体特点主要包括:1、分配方式多样化,但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分配方式种类多;现金股利逐渐受到重视,但支付比例仍偏低;出现送股、转增股等资本扩张行为“绑架”现金股利的现象。2、不分配现象占比有所减少,但仍较普遍。虽然不分配的占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与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尚高。3、违法分配股利行为多。主要表现为象征性派现和高派现甚至超能力派现流行。4、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不同的年份无论是分配方式的选择还是股利分配率都大有不同,对公司发展状况和投资前景不具有可预测性。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制度形成以上几大特点主要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1、法律对股利分配的导向存在缺陷,相关法律制度存在不完备性和易变性。对上市公司进行分配的前提规定不明确,对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提取规定不够细致。对违法分配的救济也不足,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善意股东的权益保护,而没有对分配行为违法的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降低了对分配行为的约束力。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层次比较低、缺乏稳定性,互为因果,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不稳定和不连续。2、股权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已经进入全流通时代,但股权集中问题尚存,因股权分散而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风险增大,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合理化。3、监管机制不健全,不仅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收效甚微,外部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也不完善,某些监管措施行政干涉意味过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4、税收制度不科学。现行税法对上市公司向股东分配的股利征20%的个人所得税的做法,有重复征税之嫌,且对本已不多的股利收入征高税,异化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偏好投机赚取差价,不利于证券市场稳定。5、高管人员不良心理偏好。国外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法律制度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处,又略有不同。从对于股利分配准则和救济制度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各自的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等国情不同,他们彼此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和特色。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法律制度的构建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我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制度安排。拥有健全完备的法律环境是成熟健康的证券市场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我国上市公司在分配股利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这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有着重要关系。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才能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推动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否认,法律本身的滞后性与证券市场的日新月异几乎不可能同步,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制度,任重道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