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对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的、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康复方法进行效果评估和排序比较,为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向国际系统评价注册平台PROSPERO提交研究计划内容,申请注册码。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方法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EndNoteX8.2进行文献管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信息;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STATA1 5.0展现各研究之间的网状关系,并进行发表偏倚分析;使用WinBUGS1.4.3进行收敛性评价;结合使用GeMTC软件的节点模型分析和STATA15.0软件的Z检验评价一致性和不一致性:采用WinBUGS1.4.3和GeMTC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通过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呈现每个干预方法成为最佳干预的可能性。结果:(1)纳入59篇可用文献,涉及2254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2)本研究构建的马尔科夫链上下波动小,自相关函数均接近0,潜在尺度减少因子均为1,马尔科夫链收敛度好,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数据。(3)网状关系图中存在一个闭合环,经节点模型分析得到P>0.05,认为存在一致性,Z检验得到P>0.05,认为不存在不一致性。因此研究具备对各康复方法进行排序的条件。(4)镜像疗法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的评分上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有显著改变,且该结局指标的定量排序显示此方法排名第一的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最大,为0.36,常规康复治疗与镜像疗法相比的效应量为WMD=-14.40,95%CrI(-24.32,-6.01),具有统计学意义。(5)涉及的干预方法在木箱与积木测验评分上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均无显著改变,均不具统计学意义。该结局指标的定量排序显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排名第一的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最大,为0.76。(6)镜像疗法在Wolf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上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有显著改变。该结局指标的定量排序显示镜像疗法排名第一的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最大,为0.59,常规康复治疗与镜像疗法相比的效应量为WMD=-12.80,95%CrI(-23.69,-2.39),具有统计学意义。(7)镜像疗法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上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有显著改变。该结局指标的定量排序显示镜像疗法排名第一的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最大,为0.79,常规康复治疗与镜像疗法相比的效应量为WMD=-16.30,95%CrI(-32.89,-0.08),具有统计学意义。(8)本研究在PROSPERO的注册号为CRD42018104816。结论:(1)镜像疗法成为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量表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价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方法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最佳干预方法的可能性最大。即镜像疗法在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各关节的功能、上肢的屈伸功能、协同能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及协调性,任务导向的运动能力,抓取、握持、揉捏和粗大运动功能方面优于本研究涉及的其他干预方法。(2)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在采用木箱与积木测验评价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的、针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康复方法中占优,即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在改善卒中后患者手部总体灵活性方面有优于本研究涉及的其他干预方法的趋势,但仍需更多证据证明其在改善手部总体灵活性方面为最优方法。(3)镜像疗法起效显著、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成本低且适用于家庭;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能提高专科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枯燥单一的康复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