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因突变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前期研究推断 19 个基因可能与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amilial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FSGS)发病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阿霉素小鼠肾组织中 STUB1、TCF7L1、ADCK1 的mRNA及编码蛋白水平,证实三个基因的致病性。 方法: 1.健康SPF级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1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模型组12只,并于两组随机各取3只留取24小时尿液。随后将模型组小鼠给予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iamycin,ADR ) 10.5mg/kg制作FSGS肾病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单次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于造模后第7天末、21天末各组分别随机取3只,第35天末取剩余小鼠留取24小时尿液,通过眼眶采血方式收集血标本后处死小鼠,取出一侧肾脏甲醛固定,另一侧肾脏液氮冻存。 3.将每个时间点的24小时尿液标本用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标本用于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肾组织行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4.取第 35 天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提取 RNA,反转录后行RT-PCR观察STUB1、TCF7L1、ADCK1表达量的改变。 5.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检测肾组织STUB1、TCF7L1、ADCK1蛋白的表达变化。 6.采用SPSS 2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FSGS小鼠模型构建:模型组显示在第7天24小时尿蛋白定量开始上升,第21天仍持续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于第35天达到高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肌酐与尿素氮随时间推移虽有升高趋势,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观察模型组PAS染色,第7天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第21天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可见蛋白管型,第35天出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中、重度增生,节段加重,肾小球出现节段性硬化,同时可见大量蛋白管型,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无变化,提示小鼠FSGS肾病模型构建成功。 2.STUB1、TCF7L1、ADCK1 的 mRNA 水平: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在注射阿霉素 35 天后,STUB1 的 mRNA 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TCF7L1、ADCK1的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3.STUB1、TCF7L1、ADCK1的蛋白水平 (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TUB1在模型组中的表达以肾小球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为主,系膜区几乎未见表达,对照组在肾小球上皮细胞和系膜区存在少量散在表达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强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TUB1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CF7L1于模型组与对照组均未见阳性表达;ADCK1在模型组中以肾小球上皮细胞、系膜区及基底膜表达较强,肾小管上较弱,与对照组表达位置基本一致,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 (2)免疫印迹:注射阿霉素35天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STUB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01),而TCF7L1及ADCK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1.STUB1参与了阿霉素诱导的小鼠FSGS的发病,其于肾小球上皮细胞和肾小管表达量的下调,提示其可能参与足细胞的病变过程及水肿的发生发展,其突变的致病性后期仍需在大量患有FSGS的人群的家系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2.TCF7L1和ADCK1与FSGS发病无直接相关关系,是否通过调控其他基因致FSGS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