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结构运动及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策略影响之初探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的巨型结构运动,是试图对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在新时期的修正和突破。其影响范围广泛,世界各个国家的巨型结构主义者在思想上以对现代主义建筑批判的姿态,在设计手法上推崇技术至上的科学乐观主义态度,把建筑问题上升为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来试图解决城市高密度、资源集中配置等问题。尤其对我国这样的人口众多,并正在进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巨型结构这种建造形式为缓解这些城市压力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思路。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巨型结构运动的背景、概念,以及进程进行了概要的介绍,总结归纳了不同的巨构要素。第三部分通过介绍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派和组织的思想和代表作品,来反映运动的影响和意义。第四部分总结归纳了巨型结构运动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六点影响,并结合笔者本人的设计实践辅以浅析。最后一部分总的阐述上个世纪那段时期的巨型结构运动衰落的原因及对当代的影响,并介绍了巨构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城市蔓延与旧城衰落引发的城市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西方国家中,城市填充被看作调和以上城市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我国,由于存在城市发展状况、土地制度、建设法规
自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理论从西方引入中国,90年代以来实践的勃兴,到本世纪初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繁荣,城市设计在中国的演进历程一方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累积结果,另一方面是城市设
北京市目前有接近百万的残疾人,以及超过两百万的老年人,他们对于无障碍环境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适逢2008年北京残奥会召开,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我国城市出现的贫困人口聚居现象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为对象,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典型组成部分--城镇低保家庭的空间分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向白热化,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的涌入,高密度城市屡见不鲜。人口的集中必然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那么现代城市一方面要缓解交通的压
海岸带小城镇位于海陆交汇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多样丰富,对带动腹地发展有积极作用。然而,海岸带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城镇的盲目建设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极易给海岸
学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视觉成分或视觉特性超越其他文化因素凸现出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视觉文化所引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类像化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头十年的发展状况印证着我国城市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快速、大规模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涌现各类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遗产保护意识的
中国戏曲和戏曲舞台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数以千百计的古代舞台文物遍及城乡,尤其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至今还遗存着许多清代会馆戏曲舞台。清初,四川地区的大移民活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