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凝视成像方法探寻及其关键器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战、电子战已经成为了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往往是对战场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处理。然而,现有各种成像雷达的探测能力均受到天线阵元孔径大小的限制,导致对实际接收到的综合电磁信号中不同方位来波信号的分辨能力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己经不足以满足当前电子侦查的分辨率要求。本论文对雷达凝视成像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寻,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微波凝视成像体制。该体制的核心思想是在多方位来波信号进入接收天线前,使用波前调制器对其施予多状态非相关调制,经数值计算与误差分析后,获取现有非干预线性理论框架下难以提取的综合电磁信号中不同来波的精细方位,从而巧妙地将提高雷达成像分辨率的难题转化为了非相关调制器的性能问题,建立起了基于方位向波前非相关调制的成像新体制。为了实现该体制的核心技术手段-方位向波前非相关调制,必须研制出一款可以实现非相关调制功能的关键器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等离子体实现可控的、大动态的、精细的非相关调制即等离子体非线性调制器的制备技术。本论文独创性地选用对电磁波散射效果明显的圆柱形等离子体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不断调整等离子体调制器中的气体压强、气氛配比与分布均匀度,采用新颖的串联谐振式电容耦合结构激励等离子体。经过实验测试,本论文研制的等离子体调制器可实现在0~500w等离子体激励功率条件下,对Ku波段电磁波信号0~4dBm的幅度调制和0~45°的相位调制作用。本论文进一步利用所研制的等离子体调制器,在所搭建的系统实验平台上进行了Ku波段微波凝视成像实验。在200平方米(20米×10米)的复杂场景下,实现了接收天线主波束接收范围内0.15米的方位向分辨率,这在传统雷达体制中相当于将天线口径扩大了102倍,比目前最好的超分辨雷达还清晰了10倍,从而大大突破了现有天文射电望远镜、高分辨雷达、电侦系统和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的分辨极限。
其他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因为适用性广、全天时全天候等特点,在民间和军事领域均有很多的应用。在这之中,针对SAR成像不断发展的需求,高分宽幅(HRWS)逐渐成为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
目的:评价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的淋巴细胞以及胞外细胞因子检测对于鉴别活动性、潜伏性结核患者(活动组、潜伏组)及健康人群(健康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1例初诊肺结核患者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老年人群占据多数,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是肺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目的主要为探讨老年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海滩休闲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放松和娱乐方式。海滩是滨海旅游发展的关键要素,海滩每年接待大批量的游客,促进当地的住宿、餐饮、体育项目和休闲娱乐的发展,海滩旅游是滨海地区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经济收入的潜在推动力,其自然、社会、环境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钦州沙井港海滩属于人工海滩,人工海滩与自然海滩的最大区别在于潮滩(潮间带)沙的来源和冲淤作用机制不同。论文以钦州沙井港人工海
近年来,在各种分子成像技术中,PET/MRI是最先进的多模态分子成像技术,具有高精度、无辐射等优点。由于CT数据提供组织密度信息可用于PET的衰减校正而MR图像信号与PET数据衰减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CD3+T细胞、CD8+T细胞中程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历了2G、3G,一直到现在这个高速互联的4G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越来越依赖于便捷的互联网。预计2020年,5G技术将成功商业化,那将是一个万
雌性动物在分娩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子宫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的生理过程称为子宫复旧,经历了包括子宫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子宫肌收缩,子宫内膜增生以及血管修复等一系列变化后才
天线是整个无线通信链路的前端,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因而非常重要。在车载、卫星通信等领域,为了抵抗由于通信节点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带来的极化失配,
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肺功能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COPD并非仅影响肺脏,可累及骨骼肌、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