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境旅游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增加地方旅游收入、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更是促进对外开放、对外合作的有效方式。在国家发展入境旅游的积极方针下,自从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入境旅游人次及旅游外汇收入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各个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步跳出个体的框架,越发强调区域的协作性,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发展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长三角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一市三省,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资源互补性强、交通便捷度高、文化融通性好等优势,是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典范,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金三角”。早在2003年,长三角城市就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构建了中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区,实现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的联动开发。2011年,长三角区域与安徽省签署了《苏浙沪皖旅游合作一体化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重新定义长三角区域范围,即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市群,将安徽正式划入长三角区域内,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区域的正式成员与江浙沪全面开展旅游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合作发展,尤其是“十一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在入境旅游发展上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入境旅游人次占全国入境旅游人次比例从2006年的10.28%上升到2014年的28.03%,其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比例从2006的28.18%上升到2014年的42.55%。然而,在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整体快速增长的背后,其所包括的一市三省,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2014年正式确立加入长三角区域的安徽省与传统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距更为突出。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区域差异是一种客观现象,普遍存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旅游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则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但是,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反过来又将作用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产生积极意义以及消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对促进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协作健康发展,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长三角一市三省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依托2006年至2014年连续年份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三种方法,定量分析长三角一市三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特征;另一方面,以2014年截面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经济水平等四个方面实证分析影响长三角一市三省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入境旅游发展省际差异以及促进协作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本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介绍了本研究的内容和可能的研究创新点。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分别概述了区域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不均衡发展理论以及区域差异理论。同时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对区域旅游市场以及长三角旅游市场的研究。第三章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阐述了研究数据的具体来源,同时阐释了研究方法的具体意义,增加了本研究的可靠性和专业性。第四章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对经过计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解释数据结果产生的原因。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总结了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恰当的建议。结合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