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对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文化需求不断变化并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提升居民获得感,尤其强调居民的实质获得。反映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则需要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可及性,以此来提高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获得水平。然而,当下城市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丰富的文化需求。具体表现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不均和“最后一公里”尚未解决等问题。需要紧密结合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首先,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现状和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在人口密度较高城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情况。其次,本文结合我国公共文化设施配置的整体情况以及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数量总体不足且使用率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主体单一、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空间分布不均和部分地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可及性差。最后,本文针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配置的使用率。第二,通过多元参与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水平。第三,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均等化。第四,以便民性为原则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及时准确的满足更多城市居民的文化需要。